4月11日,本报刊登了一则男子寻找母亲的新闻,同时登出的吴永清思念妈妈泪水充盈的照片,感动了很多读者,十几位热心人打来电话提供线索。经过本报帮助和吴永清本人的努力,4月23日,他终于找到了母亲,在此过程中他也深深体会到丢失母亲者的痛苦。吴永清多方奔走,倡导成立爱心寻母联盟。昨日母亲节,在省慈善总会等部门发起下,酝酿半月的“爱心寻母联盟”成立,设在爱鑫老年公寓的“流浪母亲之家”也同时揭牌,收留那些找不到家而流浪的母亲们。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一位老母亲听到寻找走失母亲的儿女们情真意切的话语,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晚报记者 廖谦 图
走失的母亲找到了,儿女们感动不已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儿,有人给你包……”昨日9时,在汝河路滨河公园内进行的感恩母亲公益活动中,一曲《母亲》歌,感动着在场的近千名参与者。这个活动由河南省慈善总会、郑州市社科联和爱鑫老年公寓联合举办,河南义工联合会数十名义工,也早早来到现场。在本报帮助下,找到丢失40天妈妈的淇县的吴永清,也赶到活动现场。荥阳豫龙镇的徐先生兄妹两人,拉着刚刚找到的妈妈,昨日最早来到现场。徐女士拉着刚找回的56岁的妈妈,老人因为智力有问题,拉着女儿和儿子的手,要求给她买一件花衣裳,徐女士一边给妈妈擦脸,一边流泪告诉记者,她妈妈患脑膜炎,智商受到极大影响,不认识家在哪里。“上个月我妈走丢了,我们一家到处找,在社会和媒体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妈妈,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兄弟姐妹,但只有一个妈妈,要是妈妈丢了,那我们一家也就完了。”
母亲节这天 她还在为儿奔波
“寻母联盟”成立,现场数百人擦起了眼泪
昨日上午,二七广场,一位满脸憔悴的“老太太”身上挂着一张白纸“乞讨正义”(如图)。这位“老太太”只有57岁,姓刘,家在吉林。当她在二七广场来回徘徊时,有许多大学生在搞母亲节的祝福活动,有一位女大学生热情地拥抱了她。刘女士说,在被拥抱的那一刻,感动的哭得一塌糊涂。记者拨通了刘女士留下的知情人戴先生的电话,据他讲刘女士的两个儿子被人诬陷入狱,刑期为6年。 晚报记者 张华/文 马健/图
“世界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它是无私与付出。”吴永清说,自己苦苦寻找丢失母亲的经历,令他想起了很多那些仍在流浪的老人。于是,4月23日,吴先生在找到母亲的当天,就向相关部门提议成立一个寻找丢失母亲联盟。“在母亲丢失的日子里,我得到社会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也得到媒体的大力帮助。我觉得只要众人参与,丢失的母亲就一定能找回来。”
相比吴先生,庙李镇的朱先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朱先生说,他78岁的老母亲邵桂荣,2005年2月1日走失,3年来,他们发动亲戚朋友,共出动18辆车,几乎找遍了河南各县市,还是没有找到。“听说爱鑫老年公寓要成立‘寻找丢失母亲联盟’,我就专门赶来,希望全社会都帮帮我找回母亲。”说到此,朱先生失声痛哭。丢失了母亲的张女士,泪流满面地介绍了她找妈妈的经过,当她那句“妈妈,你现在在哪里,你饿吗?你冷吗?我们想念你呀。”台下数百人都擦起了眼泪。
昨日上午,由省慈善总会、郑州市社科联和爱鑫老年公寓联合发起的“寻找丢失母亲联盟”成立。省慈善总会领导介绍了成立这个联盟的初衷,希望所有母亲都能和自己的儿女安度晚年,平平安安。
“流浪母亲之家”揭牌,打68725390接收流浪妈妈
爱鑫老年公寓负责人豆雨霞从事养老事业已近10年,她知道很多不幸的儿女,还在苦苦找寻他们走失的妈妈,也有很多流浪的妈妈,在寻找回家的路,她们有的忘了家在哪里,也记不起儿女姓名,只得流落街头,甚至有些在绝望与困顿中死去。豆雨霞说,从去年下半年,通过媒体,公寓收留了两名流浪的有精神障碍的母亲,并最终帮助她们找到家人。
豆雨霞说,通过此事,他们想到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些走失的母亲们,在省慈善总会和二七民政部门的指导下,从今年2月份开始,在爱鑫老年公寓成立一个“流浪母亲之家”,负责接收流浪母亲,并通过媒体和民政部门,与她们的家人联系。
昨日10时20分,“流浪母亲之家”正式揭牌。豆雨霞发言说:“请每一位到场的市民,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如果在街头看到有流浪的妈妈,请一定停下自己脚步,或者停下自己的小车,确认她们是流浪母亲后,给流浪母亲之家打个电话,或者把老人们领到这里,我们代表天下的母亲真诚地谢谢你们。”豆雨霞的话,再次使在座的人泪流满面。工作人员随后公布了“流浪母亲之家”的电话:68725390。
全国孝亲敬老十大楷模、杞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世同也专门赶到现场祝贺。李世同介绍,他是中华敬老孝老志愿者活动发起人,也是该协会会长。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李世同激动地说:“孝敬老人与贫富无关,古代二十四孝中,很多孝子家里都很穷的,但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成为我们人人学习的榜样。”
前与参与感恩活动的市民徐先生说,郑州能在社会力量的参与下,成立“寻找母亲联盟”和“流浪母亲之家”,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希望人人都参与进来,共同促进全社会都来关爱老人。线索提供 宋先生
半年内,晚报帮3位读者找到亲娘
2007年12月4日,《34年了,亲娘赵秀花你在哪里?》本报帮市民张女士找到了失散34年的亲娘。
2008年4月11日,《 中年汉子寻母,街头哭喊“妈,你在哪儿”》帮助淇县吴先生找到丢失的亲娘。
2008年4月16日,《爸爸妈妈,还记得我吗?》帮助江西南昌的刘先生找到亲生爹娘。
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