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8版:大视野
3  4  
PDF 版
洗澡镜头咋上网了?
妹夫“杀妻”入狱 妻姐喊冤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妹夫“杀妻”入狱 妻姐喊冤
写1万封信上诉,奔波10年妹夫终于被释放了 真相是:这位智障男子悉心照顾“疯”妻子,妻子怕连累他自杀的
中原网  日期: 2008-05-13  来源: 郑州晚报  
  这是一份迟到10年的无罪判决。拿到判决时,冯连文已在监狱服刑9年多。10年前,法庭判决冯连文杀妻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10年。而质疑这一结果的却是死者的亲姐姐宋金玲(化名)。宋是一名警官,出于职业敏感,她发现案子疑点重重,感到妹夫是冤枉的。为替妹夫申冤,她上诉上访长达10年。10年后,妹夫冤案得雪,她已伤痕累累。

  如果没有宋金玲,冯连文一定等不到无罪判决书,因为他是个限制责任能力人,智残6级。    

  || 案情 ||

  妹妹死了,妹夫杀的?

  1997年11月13日9时,正在吉林省松原市的宋金玲接到电话:“你妹妹死了!”

  当天14时,宋金玲赶到长岭县公安局太平川分局。

  外甥冯飞可怜巴巴地站在公安局走廊里,扑上来抱着她的脖子大哭:“妈妈死了,爸爸被抓起来!姨,我害怕……”除了眼泪,宋金玲脑中一片空白。

  太平川分局民警告诉宋金玲,11月12日晚接到冯连文单位领导于贺生的报案,说冯连文的媳妇宋晓兰(化名)死在家里。当时冯连文和儿子说是在家里的仓房发现了遗体。

  当晚民警出现场,并将冯连文和10岁的儿子冯飞带回公安局,案子还在侦查,初步怀疑凶手是冯连文。

  智障妹夫怎能杀妻?

  当时,伤心的宋金玲并未多想。冯连文单位的领导提醒她:“你妹妹应该不是你妹夫杀的,他是智障者,平时连夜路都不敢走,他没这个能力。”

  宋金玲一想,也觉得可能性不大。“案发还不到24小时,还在侦查,尸检、现场勘查还没出来,连自杀和他杀都没确定,凭什么怀疑冯连文是凶手?”

  “疯”妹曾多次想自杀

  宋金玲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冯连文是个‘傻子’”。

  她非常清楚这个畸形的家庭:妹妹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属二级残疾,妹夫幼时患脑膜炎后遗症,是个智障者,属6级残疾。妹妹刚结婚不久精神病发作,四处乱跑,每隔三五年就犯病住院。15年来,两人相依为命,一直是他在照顾“疯”媳妇。冯连文虽然有点傻,可他善良老实,还很胆小,到宋金玲家串门时甚至不敢上桌吃饭。

  妹妹在病情好转时总是自责,觉得拖累了丈夫和儿子,曾多次想自杀了结生命。当时,宋金玲无法了解更多案情,但直觉告诉她,妹妹自杀的可能性更大。

  为妹夫办理取保候审

  “外甥才10岁,已经失去母亲,不能再失去爸爸。”宋金玲决定为妹夫取保候审。14日8时,宋金玲赶到长岭县公安局,说明了冯连文特殊的家庭状况,并依照程序,以大姨姐的身份向公安局申请取保候审。长岭县公安局以“畸形家庭”原因同意取保候审。

  从看守所接出冯连文,宋金玲哭了,“他的脸肿得变形,浑身是伤……”

  案件成“三级督办案”

  冯连文被取保后发生了什么,宋金玲并不清楚。1998年5月,冯连文“故意杀人”案成为长岭县公安局、松原市公安局和吉林省公安厅三级督办案件,被挂牌督办的主要原因是“杀人取保”。

  同年6月中旬,检察院两位反贪干部来调查她为冯连文取保是否有行贿问题。

  宋金玲莫名其妙,取保合乎程序,何来行贿?如果冯连文真是杀死妹妹的凶手,给多少钱她会为杀死亲妹妹的凶手行贿?

  1998年10月初,原本在吉林省公安厅下属的《北方法制报》做采编工作的宋金玲被下派到基层派出所。那时她很压抑,可她一直相信,妹夫不是杀死妹妹的凶手。

  1998年6月3日,冯连文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刑拘,当年6月12日被批捕。

  公安机关的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冯连文口供中称是“我媳妇想自杀,让我帮她……”;二是尸检报告结论认为,死者系被他人勒颈造成机械性窒息死亡。

  为妹夫做医学鉴定

  “冯连文是智障,他的口供能作为定案依据吗?”为证明这一点,冯连文被刑拘后,宋金玲向公安局提出为冯连文做精神病鉴定。

  当年8月25日,吉林省公安厅安康医院做了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果冯连文智商51,智残6级,系“轻度精神发育迟滞,为限制责任能力”。

  || 对话 ||

  盼了10年,沉冤得雪

  4月6日,吉林省医院病房。今年50岁的宋金玲躺在病床上,她瘦瘦高高,斯文清秀,脸色有些苍白,透出几分柔弱之气。为了妹夫的冤案,她上访6年,牺牲了前程、家庭,是什么让她如此坚韧?

  记者:收到无罪判决时,你是什么心情?高兴吗?

  宋金玲(闭上双眼,轻轻摇头,成串的泪珠流下来,停顿了一下,哽咽着):很复杂。这个结果我盼了10年,可它来的时候,我已经高兴不起来了。

  记者:为什么?

  宋金玲:太累了(又哭了)……如果省略这10年曲折,我定会欣喜若狂;可这10年上诉上访的辛酸,如何能抵消得了?代价太大了。我原是公安厅宣传处干部,后被借调到《北方法制报》当记者,1998年10月,下派到基层派出所工作,2001年初被分到事业编的档案室工作,公务员身份没了……(再一次哭了)

  夫妻反目,身心俱疲

  记者:后悔吗?

  宋金玲(摇摇头):不。冯连文不比正常人,他根本没能力保护自己,如果我不帮他,他就完了。

  记者: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帮他申冤?他毕竟不是你的至亲。

  宋金玲:我有责任照顾我的“疯”妹妹,可这么多年,都是由妹夫冯连文做的,从某种程度说,他是我的恩人。我明知他是被冤枉的,怎么能袖手旁观?更何况,我是一名警察,如果我连自己亲人的权益都维护不了,又何谈去为别人伸张正义?

  记者:放下工作去上访,家人理解你吗?

  宋金玲(苦笑着摇摇头):开始我爱人支持,他还做过冯连文的辩护律师,可2000年,省高法的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下达后,他很失望。他不赞同我上访,我们时常争吵。2001年,我们离了婚……

  记者:你是警官,上访也那么难吗?

  宋金玲:难,我从没想到会这么难,精力几乎消磨殆尽。

  记者:最难的是什么时候?

  宋金玲:2003年至2004年,我放下工作去上访,又把冯飞接到长春,供他上高中,上访是要花钱的,路费、成千上万份资料,那时经济拮据。不怕你笑话,最难的时候,我给人看过话吧,早7点至晚上10点,每月才700块钱。甚至当过保姆,被小孩子瞧不起……不知哭了多少次(她的眼圈红了)……

  2004年5月,我到北京上访,信访局、公安部、最高检察院、最高法院,一待就是两个月,租住一间小破屋,钱花光了,就去做小工,顶着烈日推销车座套儿,从前哪吃过这种苦啊。据《新快报》

  10年,妹夫冤案得雪,宋金玲已伤痕累累。

  || 申冤 ||

  案卷里发现五大疑点

  “如果说原来我只是凭直觉判断妹夫不是凶手,那么当我看到案卷后,为自己的判断找到了依据,这的确是一起冤案。”宋金玲说。

  1998年8月,宋金玲请律师为冯连文辩护。在律师帮助下,宋金玲看到了案卷材料,出于职业敏感,她发现了重重疑点:

  一、死者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不明;二、尸检报告不准确,尸检报告书上时间是“早上8时30分”,而实际操作是在14时以后,在冯连文审讯后;三、案发时间是11月12日,当天夜里22时接到报警并未尸检,次日,法医解剖尸体却未通知家属,报告准确性和法医的资格都存在疑问;四、冯连文杀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五、刑事诉讼法规定,冯连文智残6级,限定责任能力人,口供不能做定案的依据。

  “媳妇不是我杀的”

  1998年11月6日,松原市中级法院在长岭法庭审理冯连文一案。法庭上,冯连文一再说:“我媳妇不是我杀的。”

  一审法官认为冯连文口供供述帮助妻子自杀,用绳子将宋晓兰勒死的事实,能得到现场勘查、尸检鉴定、物证绳子的佐证,认定冯连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

  冯连文不服提出上诉。1999年8月10日,吉林省高法裁定,认为松原市中级法院在1999年3月25日开庭审过程中没有宣读检察院起诉书,程序违法,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1999年9月27日,第三次庭审。宋金玲的爱人也为冯连文辩护,他也相信冯连文是冤枉的。

  1999年10月18日,松原市中级法院判冯连文犯故意杀人罪,但鉴于其系限定责任能力人,依法从轻处罚,判决有期徒刑10年。

  宋金玲依然不服,再次上诉到吉林省高法。2000年1月14日,省高法下达终审裁定,维持了松原市中级法院判决。

  宋金玲继续申诉,2000年6月13日,她收到了省高法的《驳回申诉通知》,法律程序走到了尽头。

  女警官宋金玲开始上访,一走就是6年。她写了11000多封上访信,到省人大、省政府、省政法委,还跑到北京找有关部门。

  公安部复查死者是自缢

  2005年12月12日,宋金玲再次向省公安厅领导申请,对妹妹宋晓兰的死因鉴定结论重新复查。2006年9月12日,应吉林省公安厅要求,公安部组成专家组进行复查,结果显示:宋晓兰系生前颈部受绳索压迫致机械性窒息,呼吸衰竭死亡。

  2007年8月15日,省高法作出再审判决:冯连文无罪。宋金玲奔波10年,冤案昭雪,可这个胜利的结果并没带给她和冯家更多的喜悦。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