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7版:独家连载
3  4  
PDF 版
18
18
70
18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18

中原网  日期: 2008-05-14  来源: 郑州晚报  
赵富海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老坟岗曾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齐名。100多年前,蒸汽火车隆隆地拖来了老坟岗商业的繁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这里酿成一片滚滚红尘。这一切的高度集结,使老坟岗成为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和一面折射历史映像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老郑州及老郑州人生活的一个浓缩版。

  话说郑州

  豫剧演员是在老坟岗的戏院唱响走红的

  但真正定名为豫剧则是到了1951年全国第一次戏曲观摩会上,当时“香玉剧社”是作为西北区代表团参演的唯一河南梆子剧种,河南省却没有河南梆子参演。在这次观摩会上,河南梆子更名为豫剧,直到现在。

  豫剧阵容最大,名角星光灿烂。豫剧演员是在老坟岗的戏院唱响走红的。如驰名坤角李景萼、徐风云、李香英、花含蕊、张桂花、汤桂梅,生角赵锡铭、唐喜成、李艳玲,净角李兰芬,丑角乔爱民,伴奏的琴师王冠军(板胡)、董繁成(京胡、二胡)、史大成(三弦)、陈耀才(鼓师)等。可谓行当齐全,群星云集。经常演出的传统剧目有《桃花庵》、《秦雪梅》、《卖苗郎》、《抱琵琶》、《贩马记》等。有些剧目,只要一出海报,当晚必定客满。如李景萼、徐风云合演的《西厢记》中“酬简”、“拷红”两场,汤兰香、赵锡铭合演的《刘全进瓜》,唐喜成主演的《南阳关》,都是久演不衰的叫座剧目。后来的常派弟子王希玲、虎美玲各有代表作《唐伯虎点秋香》、《大祭桩》等七八出,一个攻小生,一个饰青衣,都成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了。

  唐喜成在20世纪50年代于老坟岗唱响后调入河南省豫剧二团为主演,系国家一级演员。他音域宽广,音质纯净,以“二本腔”的特殊唱法,形成了“唐派”艺术的独特风格。他的《南阳关》,“辕门外放罢了三声炮,如同雷震,伍呀伍云召,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成为那个时代观众传唱的经典戏文,至今仍为大众钟爱。

  可以这么说,老坟岗的八个戏院自20世纪20年代起,成就了一大批地方戏名伶、艺人,而在这一批艺人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是豫剧一代宗师周海水与他的弟子“十八兰”,以及曲剧艺人耿庚辰、王秀玲。唱曲剧的耿庚辰成名于20世纪50年代初,后成为河南省曲剧团的导演。耿庚辰曾成功地塑造了《赶脚》、《下乡》中的老生形象。1965年10月,他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南、西北地区戏曲观摩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王秀玲是演曲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走红的,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以后是省曲剧团的主演。

  周海水携“十八兰”唱响老坟岗戏院是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期的事儿。新中国成立后,周海水的“十八兰”各领一个豫剧团队活跃在河南、陕西、河北等地。其中的常香玉、崔兰田,已名列豫剧公认的常(香玉)、陈(素贞)、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五大流派了。

  周海水学唱豫剧从“地摊”开始,非名门正宗。在旧中国,豫剧不比京剧,京剧自清代四大徽班进京后遂成为国粹,有戏园子、舞台供他们演出卖艺,豫剧在新中国成立前多是在地摊、唱堂会、庙会、集市、骡马大会上表演。周海水出生于河南上蔡,后来在郑州的汜水、荥阳一带学唱戏,他从小就随戏班子赶集、逛庙会学唱。清朝光绪末年,周海水的父亲周马成因家贫妻亡,携海水及哥弟三人到汜水县韩村落户。当地唱的主要是河南梆子,邻近的密县、登封各煤窑也都有戏班。周马成落户韩村后,即带着孩子以跟着戏班赶场卖汤饼为生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