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5版: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3  4  
PDF 版
“是我儿子,是我儿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他被6层水泥板压了5天后刚被发现,正巧千里寻子的母亲赶到
“是我儿子,是我儿子……”

中原网  日期: 2008-05-19  来源: 郑州晚报  
  龙金玉(中)在儿子获救的一刻激动而泣。  新华社发
  生命

  奇迹

  ● 在废墟下坚持了117个小时后,救援人员用3天时间救出了他

  ● 在废墟下坚持了125个小时后,救援人员用9个小时救出了他

  奇迹每天都有:17日,被困125个小时的蒋雨航被发现时,从贵州寻子的母亲正好到达;还是17日,被埋117个小时的季中山获救,为此,168名官兵花了3天……

  幸存者:季中山

  小时

  117

  168名官兵花了3天施救

  15日凌晨被发现

  17日11时31分,在重灾区北川县城布满瓦砾的废墟下被埋117个小时的52岁幸存者季中山,被第二炮兵某工程团官兵成功救出。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栋原本5层楼的县国税局招待所,在大地震中被挤压成只有2层楼高,大块的水泥和钢筋犬牙交错,如一张网织在倒塌的废墟上。

  二炮某工程团政委孙乐说:“为了营救季中山,从15日凌晨部队赶到灾区后,官兵们就一直在努力着。”

  季中山在废墟中全身都被挤压着。要把他救出,必须一层层掀起压在他上面的钢筋水泥板。

  “我们到达灾区的第一天,在排查搜寻幸存者时,听到来自废墟堆中微弱的求救声。”士官杨波碧说,“经过几个小时的仔细搜寻,终于锁定了季中山的方位。”

  营救花了3天

  然而,在长达3天时间的营救中困难重重。大型切割机上来了,切除这一块水泥板,另一块水泥板就要往下塌陷;专业扩张工具上来了,扩张了这个空隙,那个空间就会被挤压……稍有闪失,就会影响到季中山的生命。

  为了营救这名幸存者,3天时间里,先后有168名官兵走上了这个废墟,把50余件救援工具运了进来。

  “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努力。”官兵们在艰难复杂的营救环境条件下,制订出一整套科学的救援方案,展开了大营救。

  17日11时5分,官兵开始对幸存者喊话,听到幸存者微弱回音。

  11时20分,幸存者下半身上的挤压物被成功剥离。

  11时25分,幸存者上半身从废墟中显露出来。

  11时31分,幸存者被成功救出!

  被困5天后被救出

  17日17时12分,在被6层水泥板压了近125小时后,20岁小伙子蒋雨航在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获救生还。更巧的是,蒋雨航的母亲龙金玉从贵州千里寻子,17日中午刚刚到达映秀,就遇到了儿子被困5日生还的奇迹。

  这次抢救历时9个多小时,负责抢救的是上海市消防总队救援队。据在现场指挥救援的总队长陈飞少将介绍,17日8时许,救援队在映秀镇映电宾馆废墟上喊话,搜寻幸存者,忽然听到脚下有微弱的回应。队员急忙用“蛇眼”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查,发现了被6层水泥板压住的蒋雨航。简单问了他的名字和身体状况后,队员们一边与他对话,给他打气儿,一边小心翼翼地展开工程施救。

  来自贵州黔东南区凯里市的蒋雨航,大专毕业后分配到汶川县高速公路管理处工作。龙金玉说,汶川地震发生后,儿子音讯皆无,她心急如焚,就和其他亲人从家乡来到了成都。从成都乘出租车到都江堰,然后打了个“摩的”,一直坐到紫坪铺大坝。“摩的”司机听说她千里迢迢来寻找儿子,非常感动,一分钱车费也没有收。到了紫坪铺,大路断了,无法通行机动车,她就徒步往山里赶。数十里山路,她连走带爬地赶了十几个小时。

  站在记者面前的这位52岁的勇敢母亲,满头灰尘,胳膊上被划出了好几道血痕。她走的这段路是目前外界通往映秀镇的唯一道路。

  幸存者母亲刚好从贵州赶来

  当天14时许,龙金玉终于赶到了映秀镇。一进镇子,她就开始向儿子的住地奔跑。到了映电宾馆,听说废墟下有生命迹象,而幸存者竟是自己的儿子,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本来想,能看见个死的也就知足了,没想到还能看见活的!”她说。

  她将信将疑地爬上废墟,大声叫儿子的小名“二哥”,一声微弱而熟悉的应答从砖石缝隙中传上来。她的心一下子落了地,赶忙告诉儿子不要再多说话,保存体力。然后她退到下面,紧抓着亲属的手,提心吊胆地注视着救援进度。

  17时12分,蒋雨航被救援人员从挖开的洞穴口抬出来,龙金玉顿时哭起来,激动而无力地叫着:“让我看他一眼!让我看他一眼!”

  此时,蒋雨航被一条白毛巾蒙着眼睛,躺在担架上。十几个消防队员手拉手在外面围成一圈,以免激动的人群闯进来伤到小蒋。龙金玉看到小蒋,不住地说:“是我儿子,是我儿子……”随后,蒋雨航被迅速送到救助站救治。

  幸存者:蒋雨航

  小时

  125

  慈母千里寻亲 被困儿子生还

  数字背后

  幸存者:陶圣勇

  子弟兵让我挺了下来

  15日7时许,长途跋涉到北川的二炮某工程部队官兵,在一个倒塌信用社大楼的废墟旁,听到瓦砾中一名幸存者的呼救声。这时,这名幸存者已被埋3天,身体十分虚弱。官兵们一边鼓励他坚定活下去的勇气,一边挖出一个小洞,给他送水和饼干。

  废墟中,钢筋水泥犬牙交错,救援非常困难。官兵们用液压钳铰断钢筋,用切割机切开水泥板,用扩充机扩大救人管道。11时28分,被埋69小时的幸存者陶圣勇终于被救出。

  陶圣勇是江苏人,地震前在北川洽谈生意。他说:“子弟兵一定会把我救出的信念,让我挺了下来。”

  

  

  幸存者:王新华

  我坚信党会派人来救我的

  在北川国税局大楼前的一处废墟前,官兵们突然听到有微弱的求救声。在现场组织指挥的工程团政委孙乐,立即组织人员携带专业工具展开救援。

  按照医务人员的要求,官兵们送上水和牛奶,要他保存体力。此后,官兵们又从水泥板上切开40厘米的口子。

  15日中午,被埋71小时的王新华被成功解救。王新华是北川县国税局纪检组长。他说:“我坚信,党会派人来救我的。”

  

  

  幸存者:杨彬彬

  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穿军装的人

  15日19时30分,二炮某工程团官兵接到当地群众的求救信号:北川县职业教育中心废墟中发现幸存者。官兵们迅速前往营救。

  楼房摇摇欲坠。更可怕的,就在官兵们营救的同时,先后发生了3次余震。而且,危楼倾斜达10度。官兵们不顾个人安危,用撬杠一点点抠,然后钻入通道,用绳子捆住幸存者的腰,缓缓往外拉。

  杨彬彬是北川县职高二年级学生,喜欢打篮球。灾情发生后,他的双腿被卡在废墟中。看到救援人员后,他要求将他的双腿锯掉。但是官兵们没有放弃,科学施救,千方百计保住了他的双腿。

  杨彬彬说:“这辈子永远都不会忘记穿军装的人!”

  

  

  幸存者:李道彬

  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5日14时许,刚刚解救出王新华的二炮某救援小组官兵,正要离开。一名战士在废墟中又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随即,大营救又展开了。

  为保证幸存者的安全,官兵们从侧面凿口,利用大锤快速打开进入通道,连续撬开5层楼留下的废墟。

  20时40分,被埋78小时的李道彬被成功救出。

  李道彬是北川县国税局计划征收科副科长。获救后,他说:“感谢亲人解放军,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本版均据新华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