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5版:哀悼日 豫川连心
3  4  
PDF 版
救援前,他们写好遗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救援前,他们写好遗书
这在入川救援的河南消防突击队员中已不是秘密,因为救人时危险时刻存在
中原网  日期: 2008-05-21  来源: 郑州晚报  
  5月19日,救灾突击队的战士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当日上午,在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救灾现场,河南消防抗震救灾突击队的20名战士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新华社发
  他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冲在最前方,让最需要帮助的人看到第一缕阳光……

  让我们翻开这些英雄的日记本,最近距离地感受他们的心声。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见习记者 龚一鸣

  前线通讯员 李书宝/文

  李书宝/图

  河南英雄谱

  “每次救援前,我们都写好遗书”

  河南入川消防突击队员如是说

  本报讯 因为危楼随时可能塌下来,每一处山体都可能突然下移,河南省入川消防突击队员说,救援前,他们都会写好遗书……

  黄艳辉,河南入川消防总队洛阳支队副支队长。他在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救援现场,不但担任突击队长的重任,更肩负着一名消防战斗员的职责。5月14日下午3时许,黄艳辉带着突击队员赶赴重灾区,受命到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营救一名被埋在废墟中的职工。经现场探测,职工所在的3层高的厂房大部坍塌,横梁、预制板横七竖八地矗立在废墟上,还有没有倒下的一部分,随时可能塌下来,他们启动生命探测仪,确定幸存者方位。营救非常困难,其间曾发生6次余震。“行动前,我在手机内写了一封遗书。”黄艳辉回忆说。

  写完遗书,他爬进随时坍塌的洞内,制订营救方案。整个救援持续23个小时,终于将被困男子救出。“场面复杂且危险,为了使命,每个参加抢险的突击队员和我一样,入险地救援前都先写好遗书。这已不是秘密了。”黄艳辉说。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见习记者 龚一鸣

  前线通讯员 李书宝

  “我预感到情况不妙,家里肯定也遭灾了”

  吴明星 河南入川消防突击队副班长

  5月14日 小雨转阴

  早上6点多,颠簸了22个小时后,我们的车队终于来到了德阳市。其实,这个城市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的家在成都,离这里只有60多公里。当兵前,我也曾到过这个地方。

  驶入市区,整个城市缺少了往日的喧嚣,马路旁随处可见市民搭起的帐篷,战友议论说,德阳离震中位置尚有200多公里。受灾最重的当属什邡市了。带队的省消防总队副参谋长王曙光表情凝重,他告诉大家,根据先遣队了解到的情况,我们要在什邡市接受重任。

  什邡越来越近,我的心随之越揪越紧,复杂的思绪开始萦绕心头。就在得知地震的半个小时内,我给家人打电话,连续拨了多次,电话一直“无法接通”,我已预感到情况不妙,家里肯定也遭灾了。

  “每抬出一具学生遗体,就会有人流泪”

  韩镰卓 河南入川消防突击队副班长

  5月14日 阴

  上午8时30分,我们赶到了什邡市雒水镇政府所在地。虽然大家奔波了一天一夜,吃住都在汽车上,但到达营地后,仍然个个精神抖擞。河南省入川消防突击队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陈新江召开临时动员和部署会,大家席地而坐,正开会时,突然“轰”的一下,天地抖动,发生余震了,大家的心都揪在了一起。

  “时间很短,我知道大家一路很辛苦,但我们快一分钟,群众就能早一分钟得救。”陈指挥长说。

  上午10时许,我们30余名突击队员赶到蓥华镇中学。用生命探测设备反复探测,发现废墟下已没有了幸存者。随后,我们开始发动发电机,用切割机对钢筋切割,这样,有利于武警水电官兵寻找遇难者遗体。仅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就有数十具学生遗体被我们抬出。每抬出一具学生遗体,就会有人流泪,这些花季少年,这么突然就走完了人生的短暂历程。

  就在这期间,再次发生了有明显震感的余震。

  “卞刚芬被困124小时后重获新生,我搓着流血的手,眼泪夺眶而出”

  孙家权    河南入川消防突击队班长

  5月17日 多云转晴

  今天傍晚,我们从一个倒塌的废墟里救了一名被困124小时的女子。她叫卞刚芬,30多岁,是什邡蓥华镇蓥峰实业公司职工。被我们救出后意识清醒,还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了”,医生说,这简直是个奇迹。

  此前一天,我们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发现,倒塌的废墟中发出异常的声音,根据判断,下面有生命迹象。随即,一场紧张的大救援展开了。当晚11时许,一名年轻男子被成功救出。当我们再次对这片废墟进行生命探测时,发现在这名被救男子的附近,还有生命迹象。被救男子向我们证实,他被埋附近,还有一位被困女子,他们两人在下面曾有过对话交流。

  现场险象环生,不敢盲目营救,当夜指挥部决定暂时安排9名战士值守。同时,紧急研究救援方案。5月17日一早,我们再次来到现场,用生命探测仪在被困女子的北侧与她对话,以确定其准确位置。经过对话和核对建筑示意图,我们发现人在二楼门口。但打通这个生命通道的难度异常艰巨,五层楼压成了饼状,而且这栋楼房是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挡在她前面的有三根混凝土大梁,大概有4米的距离,如果用机械强行打掉这三根大梁,上面的两层危楼可能随时坍塌,被困者将无生还可能。

  但即便是过了最后一根大梁,距离她被压的位置还有3米,这3米究竟是什么情况不得而知。指挥部研究了两套方案,一是从西侧打开通道,二是从北侧打开通道,两套方案同时进行。机声轰鸣,尘土飞扬,争分夺秒地打通“生命通道”作业开始了。在北侧,因担心瓦砾掉进缝隙,大家索性用手进行清理。而在西侧,由于挖掘机的操作空间很狭小,进展速度迟缓,施工动作太大,将可能导致再次塌方,我们停止用挖掘机,利用钢钎、锤子,换人不换工具,一层层地敲打……

  傍晚时分,卞刚芬在距震灾124小时后重获新生,现场掌声雷动,我站起来,搓着流血的手,眼泪夺眶而出……

  救灾进行时

  200余名郑州民警安全转移群众9800余人

  

  圆满完成漩口救援第一阶段任务

  本报讯 “我们已顺利完成救援漩口的第一阶段任务,目前正奉命赶赴成都。”昨日17时许,记者连线郑州市公安局赴川抗震救援队民警朱乾坤获悉,自15日傍晚赶到重灾区汶川县漩口镇以来,郑州民警已安全转移灾区群众9800余人,妥善安置590人。

  20日22时许,200余名抗震救援民警,在郑州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支队长李幼夫的带领下离开漩口。至此,郑州公安赴川抗震救援队已在漩口持续奋战了5天。

  在漩口的5天,民警们共向灾区群众们支援挂面16大箱、大米2500公斤、金龙鱼食用油100公斤、食盐30袋、猪腿3个、柴油和汽油各500公升。这些物资,都是民警们从自己的口粮和装备中挤出来的。17日凌晨1时,至漩口的公路已被打通。目前,各种救灾物资已源源不断地运到该镇。

  得知郑州特警要开赴其他灾区,救援队驻地附近的100多名灾区群众自发赶来送行。“老人抱着孩子,一些拄着拐杖、头缠绷带的受伤居民也自发赶来。”朱乾坤说,地震后,郑州的民警们最先赶到漩口救援。

  晚报记者 吴泳

  市消防支队新老官兵请战救灾

  本报讯 “喂,郑州市消防支队吗?我叫许合山,家是焦作的,是1982年在郑州支队退伍的,请允许我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抢险救援突击队,因为我也曾是消防兵……”连日来,郑州消防支队不断接到要求到灾区救援的请战电话,其中有退伍老兵,还有很多在职官兵。那渴求的声音,令支队领导的眼眶多次湿润。

  郑州消防支队自5月13日凌晨6时开始,先后抽调57名特勤官兵,组成三个救援梯队,星夜赶赴四川地震灾区。经过连续奋战,他们成功解救出5名幸存者。16日14时许和17日18时15分,经过郑州消防官兵的艰苦营救,被废墟埋压长达104小时和124小时的李青松(男,20岁)、卞刚芬(女,31岁)成功获救,连续创造救援奇迹。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通讯员 杜玉若 王春荣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