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5版:抗震救灾
3  4  
PDF 版
精心布置 9家医院营造“家”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精心布置 9家医院营造“家”味
还专门配备了川菜厨师,由营养师指导饭菜的合理搭配
中原网  日期: 2008-05-26  来源: 郑州晚报  
  设立专门的救灾病区,抽调技术骨干参与治疗护理工作,从饮食、住宿等生活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昨天上午11时许,272名伤员抵达郑州,为了让他们在治疗期间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各定点医疗单位都下了很大工夫。布置温馨舒适的病房,齐全的生活用品,床头可以直拨家乡的电话,医护人员温暖的笑脸和亲切的问候,让伤员们露出了安心的笑容。晚报记者 邢进 辛晓青 鲁燕 马燕 孙娟 张璇 见习记者 刘涛

  住宿

  病房布置得像家一样

  市五院将刚刚投入使用的新病房楼的第14层全部腾出来,设立了“心连心”病房,用于接治伤员。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平板电视、中央空调、中心吸氧,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淋浴房,每个伤病员都统一发放病员服、拖鞋、牙具。为了让伤病员在病房看到最新消息,每个病房都有上网断口。为了方便他们和家人通话联系,9家医院病房都配备了郑州移动免费提供的电话。

  省人民医院也在病房楼12楼设立了“河南之爱”病区,从走廊到病房,都用粉色的挂画、宣传板、连心卡,特意营造出家一样的温馨气氛。每个伤员和陪护,都发放一整套包括慰问信、病员服、收音机、洗漱包、餐具、鲜花在内的“贴心礼包”。在护士站对面的墙上,还专门布置了一个“心愿墙”,病区的医护人员,每人都贴上一张写着自己美好心愿和祝福的卡片。“河南四川一家亲”“让四川病友含着泪来,微笑着走”“别担心,我们是你的坚强后盾”,一句句充满温情的话语,默默温暖着四川伤员的心。

  郑大一附院干部病房楼二楼的爱心之家病区第一病房里,每个病床上都是全新的被褥、病员服、毛巾被,床下是两双新拖鞋,床边的小桌子上,除了鲜花之外,还有蛋黄派、饼干、纯奶,病床的对面是两张靠椅,口腔科的护士长李峰介绍:“这个椅子一拉开就是一张陪护床,非常简便。”拉开病床边上小桌子的抽屉,里面竟然还有大宝SOD蜜、梳子。在病房的卫生间里所有的用品齐备。

  郑大一附院革化民书记说,这里原先是干部病房,属于设施最好的病区,这次全部腾了出来,怕病床不够,又临时从二楼打通了相邻的实验楼,所有病房重新粉刷,连续忙了3个昼夜。

  餐饮

  征求伤员意见制定菜谱

  四川伤员在病房里安置下来之后,就到了午餐时间。对此,各家医院都作了精心的安排。食堂将可口的川味饭菜送进病房,让远离家乡的伤员们能够吃到家乡风味。郑大一附院营养科副主任陈改云说,接下来,他们还要逐个对病号进行询问,看他们有没有口味的特殊偏好,或者有糖尿病等既往病史,需要饮食注意的,院方会个别进行餐饮上的处理。

  考虑到可能会有羌族和藏族伤病员,郑大五附院专门让营养师上网查找下载了一些民族菜谱。该院副院长王新军说,医院要求中午和晚上必须有两个主打荤菜,陪护和伤员一个标准。营养师和医生会到各个爱心病房征求伤员的意见制定菜谱,然后送到院长、护士长等有关责任人员那里审查。“考虑病人病情和水土不服,不给病人吃凉菜。”

  据悉,为了保证四川伤员在河南住院期间吃得饱、吃得好,9家定点医院都专门配备了川菜厨师,并且由营养师来指导饭菜的合理搭配。

  对于此次来郑的264名陪护,各定点医院也都作了妥善的安排。

  救治

  检查后量身制订方案

  在市五院,每位伤员到病房之后,都先由护士进行清洁,擦洗身体、洗头发,换上崭新的病员服。来自医院各个专业的医生们已经在办公室集合,通报各个伤员的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病历。该院医务科科长王大忠说,医院将对每位伤员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并尽快安排需要手术的病人及时手术。与此同时,医院成立了心理健康干预组、营养治疗组、药品设备保障组、病人服务保障组等12个小组,从各个方面全力配合伤员的医疗救治。

  市中心医院院长卢金镶说,医院将对本次送来的伤员做一次全面的检查。虽然有随患者而来的病历在手,但医疗人员依然不太放心,将按照自身的检查后进行观察治疗。在伤员基本安顿好后,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了精密的病情分析,争取在下午就将所有病号的治疗方案确定下来。“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给伤员们配置最优秀的医生,使用最好的药物,送去最好的陪护,使他们尽快康复!”

  志愿者

  为医生和伤员做翻译

  自从被确定为定点医院以来,市骨科医院就联合团市委招募志愿者,参与灾区伤员在治疗期间的生活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共招收600余名,昨日参加到工作中的志愿者近200名。

  志愿者中有5名四川人,在服务伤员的同时,他们主动担任起了医生与伤员之间的翻译,帮助医患之间进行良好沟通。郑大二附院也为此在郑州大学招募了4名川籍学生作为志愿者,充任翻译工作。省人民医院的川籍员工则于昨天下午全部来到“河南之爱”病区,一边帮助照顾伤员,一边帮四川老乡翻译。

  守护日志

  帮医护人员和伤员沟通

  “虽然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太多地震的惨状,但亲眼看到伤员之后,还是感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巨大冲击。”这段话语来自省人民医院“河南之爱”病区特设的《河南之爱志愿者守护日志》的第一篇,记述者是该院神经内科护士长赵明利。

  《河南之爱志愿者守护日志》是省人民医院为这次接治四川伤员特别设立的,希望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能写出自己的心声和感受,成为和伤员们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记录医院这次史无前例接治行动重要、珍贵的资料和回忆。

  赵明利在日志中写道,四川伤员12时45分进入病区,她所负责的病房收治了3名伤员,一名骨盆骨折,一名左上肢截肢,一名左下肢软组织挫伤。被截肢的少年只有16岁,赵明利说,她心痛到不敢去对视那名少年坚强的眼睛。自从伤员进入病区,所有的医护人员就全部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现在已经下午2时许,还没有一个人去吃饭。”

  来郑后分到了不同医院 阿姨,能帮我找找同学吗?

  本报讯 “就是到了站台上以后我们分开了,我来了这里,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家医院。阿姨,能帮我问问吗?我想和他们保持联系,将来伤好之后还一起回家,回学校上课。”昨天下午,在省人民医院的“河南之爱”病房,15岁的贺志波急切地问记者。贺志波是青川县木鱼镇中学的学生,地震时他和宿舍的几个同学被埋进废墟,大家互相鼓励着等待救援。5月13日下午3时,贺志波他们几个被救了出来。

  此后,无论是在当地接受伤口的紧急处理,被运送到广元市的医院接受治疗,还是乘专列来到河南,他和同班同学张继红(音)、江永东(音)都没有分开过。贺志波的妈妈说,在来河南的专列上,3个孩子和他们各自陪护的家人都在一起。 晚报记者 邢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