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熊堰秋 王战龙
本报讯 细心的市民发现,从去年开始,荥阳市826名科级干部多了份个人档案——政绩档案。政绩档案通过量化的方式,翔实地列出了每一位科级干部的政绩摘要、政绩得分等内容。政绩档案还通过政府网、人民广场电子大屏幕、电视台等形式定期公示,接受更广泛的监督……这就是荥阳市独创的“大组织、大督察、大考评”机制。昨天,郑州市督察考评暨基层组织建设会议在荥阳召开,郑州市各县市区的组织部长们,共同学习借鉴荥阳的“大组织、大督察、大考评”机制。
荥阳的“大组织、大督察、大考评”机制,缘于一场“踢皮球”事件。2006年末,一份反映企业经营环境的报告,引起了荥阳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视,领导先后批示,要求限期解决问题。但有关单位却推诿扯皮,致使领导批示空转一圈,“皮球”又踢回市里。这件事情引起了荥阳市主要领导的深深忧虑。如何有效解决“棚架”问题?2007年3月,荥阳市建立一套集监督督察、考核评价、干部使用于一体的“大组织”工作机制。
所谓“大组织”机制,即赋予组织部门抓督察促落实的新职能,把组织部门推到经济社会建设一线统领督察活动,将监督、督察、考评的结果应用到选人用人、干部管理工作中。
除了精干的督察办工作人员,荥阳市延伸发展了定位监督员,实行“四位一体”,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这四种监督资源整合起来,分别组成定位督察组。目前,定位监督员105名,分立了21个定位监督组,触角直接涵盖市各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以及各单位部门的工作效率、机关作风、干部精神面貌等多个方面。
荥阳市将督察考评结果直接运用于干部选用。去年,先后有41个单位和66名工作落实不力的干部受到处理和通报批评,29个单位和60名干部因工作突出,受到通报表彰。其中15名干部得到重用,14名后备干部拟任副科级干部人选,这在全市干部中引起了强烈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