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街头新栽的树苗 |
|
(上)
仇和昆明新政
核心提示
2007年12月23日,仇和带着他的秘书“空降”昆明。
12月28日,昆明市委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宣布仇和就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和以往一样,仇和所到之处,立即掀起了一场“风暴”。
结束了近一个月的考察,2008年1月17日,昆明的城乡建设、滇池治理、工业招商和城中村改造四大战役全面打响。随后,教育、医疗改革文件下发各局办,为这两领域的民营化改造制造氛围。市长开始在每月20日接待市民,市区县级所有领导的电话予以公开。
“快、狠、无私”的仇和式行政风格开始冲击着有点“温吞”的昆明。
5月8日,距离仇和就职昆明市委书记已过去4个多月,在这4个多月中,仇和的影响力已通过各级政府机关,传达至黎民百姓。
晚报记者 袁帅 牛亚皓 文/图
直观影响:绿化明显多了,立交桥在修
仇和,昆明。昆明,仇和。
当将这两个名词联结在一起的时候,突然拥有了太多的意味。
尤其对于土生土长的昆明人来说,他们深知,昆明这座城和仇和的个人风格显然是不同的。市民李宝富至今记忆犹新于老昆明一条狭窄的青石板路,他将这条路上长期行走的人分析为“思想保守,不太善于求变”。
而在全国媒体聚光灯下的仇和本人,在来到昆明之前,其独特的个性和相对激进的行事风格已经显露无遗。
2007年底,仇和来到昆明任市委书记。不出观察者的预料和期待,昆明迅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2008年5月14日下午,昆明环城西路旁,两个年轻人站在一排树下。这些一溜排开的树同样年青,扎在红土中的三脚木架被崭新的铁丝固定在细细的树身上,稀稀疏疏的浅绿色树叶轻轻摇动在春城昆明略有凉意的空气里。
“这些树是仇和来到昆明之后栽下的。”市民李宝富侧过身大声地说。
按照李宝富的理解,昆明这座城只有多栽树、多修路,才能更名副其实地被称为春城。仇和任昆明市委书记之后所实行的城市建设的举动,显然迎合了市民的这种心理,“他很有口碑”。对此,一些受访的市民还用“大手笔”来形容仇和施于昆明的动作,“绿化明显多了,立交桥在修”。
不少市民认为,这是仇和来到昆明之后带来的最直观也最浅显的城市变化。
昆明纸贵:公布领导政务分工和联系电话
对于昆明的普通老百姓来说,第一次见到他们这个“名气很大”的新任市委书记是在2008年2月28日。
这一天,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昆明电视台、昆明电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昆明市委全会的首次直播,把“小会场变成了大会场”,让昆明人感到“仇和新政”的扑面而来。
5月9日,昆明文艺路的一位社区工作者对郑州晚报记者说,她在社区工作8年多,还是第一次看到市委开会的场面。
“这很新鲜,你想啊,市委会议肯定是市领导参加,像我这样最基层的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可能看到?但这次我确实看到了,这样也有一定的好处,第一时间里知道了市委全会的工作报告。”该工作人员说。
也就是在这次会上,仇和提出了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工作电话、移动电话、家庭电话“三通必有一通”,并要在媒体上公布所有市级领导及各部门领导的政务分工和联系电话,让市民随时可以与他们联系。
2月4日,昆明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其中明文规定,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一把手要在《昆明日报》、昆明电视台上公开亮相,要就进一步抓好软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作出公开承诺,并将姓名和联系方式一并公布,接受监督。
2月16日,《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位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一时间,“昆明纸贵”。
2月19日,他将自己和市长张祖林“下班以后”的工作电话也公布了,专门接听每天下午6点以后至次日早8点30分以前的来电。
对于公布电话的这种做法,昆明市的多数政府工作人员都表示,自己能明显地感觉到百姓和官员之间联系的氛围在加强,“但是,压力和紧张感也比以前大多了”。
因为,仇和同时要求,市纪委对公开的电话会做抽查,遇到工作时间打不通的会进行问责。而市民也可以在多次无人接听电话后,直接拨打监督电话进行投诉。
公布领导干部的电话号码也成为仇和主政昆明后的第一个“轰动”。
打造软环境:铁手腕整顿惰政之风
其实,早在2007年底“风暴”已经登陆昆明。
2007年12月28日昆明市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宣读了中央以及云南省委的决定:仇和任云南省省委委员、常委,担任昆明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首次出现在昆明公众视野中的仇和西装领带,言语慷慨。他在就职演说中说:“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工作一定能无私无畏。”
这样的语言显然让昆明的官员感到了紧张气氛。一位参加会议的官员这样回忆:“仇书记的表态,加上他说话的语气,让人害怕,就像学生遇到严厉的老师一样。”
很快,一个事件的出现,让昆明官员对仇和的敬畏有了进一步加深。
2月20日下午,在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时任昆明市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的蒋文辉打瞌睡,仇和让他站起来,并问他是来开会还是来睡觉的。事发两天后,蒋文辉所在的呈贡县召开县纪委会议,蒋被要求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并向全县干部通报。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全国关注。
尽管仇和后来也通过秘书表示他并未授意让这个干部辞职,并在另外一次会上提到过此事,说这样做是帮了我的倒忙,对干部不能这样。仇和还表示以后会注意表达方式。但这一事件最终起到警示官员的作用,各级官员感到教训深刻,“软环境”不是儿戏。
当下,“软环境”成了昆明的流行语。对于昆明官员来说,打造“软环境”的另一面就是“整风”,整顿惰政之风。
2008年2月14日,昆明市召开“软环境”建设大会,仇和在会上强调“当务之急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消除中层‘梗阻’、基层‘板结’现象”。
2月15日,昆明市的52个“一把手”开始陆续在昆明市的媒体上露面,向昆明市民作出承诺,承诺书的最后都有着相同的一句“承诺不能兑现,我将负主要领导责任,甘愿接受组织的问责处理”。
2008年5月13日下午,昆明市投资促进局办公室对面的一面墙壁上,贴满了一个告示栏的一张张白纸格外显眼。白纸上是充满激情的文字,在这些文字下面署名的人来自局里各个科室,他们将自己对“软环境建设”的学习心得贴在走廊里。
几天来,郑州晚报记者在昆明多个局委采访时均发现,这些局委的办公场所都张贴有工作人员写的这种“心得”。
施政脉络:软环境、招商引资、民生问题同时上路
仇和赴任昆明不久,在一系列厉令亲为的背后,施政脉络日渐明晰。
打造软环境吸引投资,引来资金改造“城中村”、改善城市交通、治理滇池污染。软环境建设、招商引资、民生问题犹如三驾马车,仇和将三驾马车同时赶上了路。
他以自身的高效率带动昆明这座温柔似水的城市。昆明市长张祖林曾对媒体说,仇和每天起码工作有十一二个小时。
而仇和首先涉足的这几个领域都是昆明长治难愈的顽疾。
“滇池清,昆明兴”,这是民间对滇池作用的描述。而滇池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是劣五类的湖水了。在长久的治理中,一直没有显著变化。
“治理滇池难度很大。”5月14日下午,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召文告诉郑州晚报记者,滇池是名扬全国的湖泊,也是“九湖办”治理对象的重中之重,“在所有湖泊中存在的问题滇池都存在”。就此而言,治理滇池水污染的经验更值得在全国推广。
张召文说,滇池名为草河,亦有自身特别的自然特征,它周围都是山,水源全靠天然降水补给,而山上的水流到滇池,滇池由于旁边没有大江大河,其河水却流不出去,河水没有自然循环,更容易受到污染。前些年,滇池周围有很多工厂企业,排入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再加上之前昆明城市垃圾的随意倒入,近几年滇池受污染的程度很严重。
云南省环境保护局法规处的邱姓工作人员对此也表示过担忧。他补充说,滇池治理还有另外一个难度:之前滇池周围的各县农民种植水稻,但自从改为花卉种植以后,大量的化肥农药排入滇池。
“仇和书记来昆明之前,一直采取单位负责制。”张召文说,这种制度收效不是太明显。自从仇和开始治理滇池,“河长制”迅速浮出水面。张召文对这一负责制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仇和在今年元旦期间,就在昆明市环保局进行调研,提出了“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新观念。
1月5日,仇和到建设中的第七污水处理厂了解情况,当听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等级要到2012年才能提升到一级A标准时,仇和说:“不行,怎么要那么久?一定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
仇和宣布,在太湖治污中行之有效的“河长制”将被引入滇池治理,入湖河道流经区域的党政一把手要对辖区水质和截污目标负总责。盘龙江河长仇和,新宝象河河长张祖林,大观河河长杨远翔,金汁河河长李培山,新运粮河河长田云翔……
如今,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正式明确实行综合环境控制目标“河(段)长负责制”、对滇池沿岸一级保护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则实行“湖长责任制”。
仇和还提出:在滇池盆地29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冻结任何行政主体、行政部门审批宅基地,农村无序建设必须全部停止,土地证、房产证、产权证这“三证”一律停发,谁发谁负责,谁发就追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