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富海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老坟岗曾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齐名。100多年前,蒸汽火车隆隆地拖来了老坟岗商业的繁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这里酿成一片滚滚红尘。这一切的高度集结,使老坟岗成为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和一面折射历史映像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老郑州及老郑州人生活的一个浓缩版。
马素芳15岁说书即走红
随着《三侠五义》《施公案》等剑侠评书的兴起,需要表现英雄豪杰及各种武打场面时,说书人开始“坐说”与“站说”并用。说书人站于桌后面或者桌子右侧,以手、眼、身、法、步结合的大幅度表演辅助说表。马素芳、马仲山还将戏曲中不同行当的腔调、表演形式运用到说书表演中去。所以,老坟岗的书迷们说:“听说书的,兼看戏,一钱两用,值得。”老坟岗的评书艺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它有别于南派的细、精,又不同于北京天桥的豪放、粗犷。老坟岗的评书艺人善于融古往今来于一堂,杂高雅与俚俗为一体,正颜厉色与风趣幽默相统一,程式化与活素材结合巧妙。一部书最少说上半年,甚至两三年。说书的往往把一部有限的文字用程式化的评书套路语气延宕开来,每天讲上三四个小时,细听这里多是套话、废话、吹牛皮话,以及翻来覆去的话。而听者明知他在说瞎话,而且是听了上文知下文,但还是三四个小时座无虚席,张嘴瞪眼在听,并不时报以阵阵笑声。说书的能把社会上一干人聚集起来,并且能每隔半小时从他们口袋里掏出二分钱来。这在那个时代,足见其本事之大了。
在老坟岗出名并影响河南乃至中国曲艺界的是“河南三刘二马一条于”。“三刘”“一条于”是唱坠子书的,“二马”是说书的。
“二马”之一马素芳,15岁说书即走红。自20世纪30年代起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她一直是河南省内唯一的说书女艺人。她的代表作有《青衣女侠》《包公案》《水浒》《岳飞》等,历次在全国、省、市曲艺汇演中获奖,在省市曲艺界有很高的声望。《青衣女侠》评书为长篇传统书目,散文体,约可演说800场,系20世纪40年代太康县评书艺人吴慎动根据康伯元所著《青衣女》改编而成。故事说的是:纲常神女花代芳,93岁时收下14岁的小姑娘梁小环为徒。小环机敏爱学,5年时间,谙熟花家的全部八仙剑。一日,小环遵师命令下山,打富济贫,除暴安良。因其常着青衣,故被人称“青衣女侠”。她先后杀了为非作歹的卧虎山山大王邓环和其师父李元志等,又历尽重重艰难险阻,最后战胜了李元志之女“红衣女”和魔女“六月雪”,扫平了南洋群岛的一干恶人。
吴慎动于1947年至1950年在郑州老坟岗游艺场连说此书,极受欢迎,并传授给弟子赵忠英、吴化成、刘跃远,儿子吴沛然和师妹马素芳等。但他们均不能说完全部。马素芳演说此书,全书约可说120场。
2006年6月,我去老坟岗,老坟岗的几位老人告诉我,他们是听马素芳的评书长大的。她虽已过世,但当年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她一出场、一亮相,用现在的话说“帅呆了”、“酷毙了”。她说书时的手势,干净漂亮。“卖法灵不灵,手势最为重。口手同时到,快慢都不行。出手像推月,回手像挽弓。出手劲要猛,收手劲要轻。划背要弧圆,卖成(即演成)扇面形。上边与眉齐,下边与胸平。伸掌像瓦垄,握拳像半空。拧、点、翻、颤、抖,手势基本功。”马素芳在几十年的说书生涯中,练就了一套特有的评书艺人与听书者交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