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7版:独家连载
3  4  
PDF 版
老郑州
女人心事
反贪局长
我要富贵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老郑州

中原网  日期: 2008-05-29  来源: 郑州晚报  
赵富海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老坟岗曾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齐名。100多年前,蒸汽火车隆隆地拖来了老坟岗商业的繁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这里酿成一片滚滚红尘。这一切的高度集结,使老坟岗成为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和一面折射历史映像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老郑州及老郑州人生活的一个浓缩版。

  马素芳在老郑州有一大批“追星族”

  “笑看观众,好像闲谈,喜怒哀乐,感情交换。”说书者不但要完成书中角色之间、书者相互之间的交流,还要与听书人直接交流,说听之间,是一个完整、和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如马素芳说书说到惊险情景时,即停下来与听书人交流。这时的听书人往往报以会心的笑声。剧场效果出来了。

  马素芳在老郑州有一大批“追星族”。我曾见过几位“族员”,他们记忆犹新的是马素芳1984年2月2日的演出。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东北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的《岳飞传》风靡全国,城里乡下,打开收音机选台一定要听刘兰芳说书。我家当时只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两个孩子放学后写作业,一人把书桌一头,中间放收音机播刘兰芳的《岳飞传》。有一次,收音机的电池弱了,正赶上吃午饭,一个孩子只好一手拿收音机,一手端碗,而另一个则端着碗侧头听刘兰芳微弱的《岳飞传》。刘兰芳的评书风也刮到了老坟岗。也正是在这一年,宣传部门传达陈云关于评弹的讲话。经郑州市二七区委决定,由区文化馆出面请评书艺人马素芳出山,地址定在文化馆的曲艺厅。这个消息一传出,首先是那帮“追星族”奔走相告。时值年关,不少人携家带口到曲艺厅听评书过年。他们在奔走相告的同时,又屈指算道,自1966年到1984年,整整18个年头没听过马素芳了。18年,别提啦!那一天,1984年的大年下,老坟岗人与他们热爱的评书艺术家团圆过年,听她的评书《龙图案》和《大明英烈传》。

  老坟岗有一家王姓卖鞭炮的,听说马素芳初一说书,对来买鞭炮的人说:“不卖、不卖,听马素芳,今天啥生意都不做!”喝令全家人收炮摊子。王家携家带口,举着火鞭来到曲艺厅,噼噼啪啪震耳欲聋,祝贺马素芳出山说书。马素芳本人也百感交集。在这个曲艺厅,她曾一袭紫红旗袍,一块醒木,一个亮相,一串书帽,一个漂亮的手势,风光了十几年。

  自1984年马素芳出山说书,老坟岗曲艺厅开始红火。河南省内著名评书艺人纪万春、吴志英也前来献艺;省外山东曹县的青年坠子演员路成芳也应邀前来演出长篇大书《三访南京》。曲艺迷们说:日场,听路成芳的坠子过把瘾;夜场,马素芳惊堂木一拍,观众立刻着迷。平时演出座无虚席,逢星期天售票230余张,买不到票的,宁愿站两个多小时,也要听马素芳的《龙图案》。马素芳满足了曲艺迷,给老坟岗带来了欢乐。可惜的是,5年之后的1989年,她患重病,不久便永别了她的“追星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