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5版:悦读周刊
3  4  
PDF 版
解读镖局风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解读镖局风云

中原网  日期: 2008-05-30  来源: 郑州晚报  
  《中华武功》系列之六

  解读镖局风云

  身怀绝技的镖师,威风醒目的镖旗,走南闯北的镖车 ……

  镖局,一个与古代商旅相伴相生的特殊行业,雇用一些习武之人充当镖师,以保护客户的人身财产安全从中获利。镖师,以武功作为资本换取报酬,在官府、绿林之间求生存,于江湖险恶中保平安,叱咤武林,纵横江湖,上演着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鼻祖张黑五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关镖局的故事,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一书中,林平之家就算是镖局世家。而从一些文学作品中,人们也不难发现早期镖师的身影。《水浒传》中写道:北宋末年,朝纲败坏,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作为生辰纲献给远在汴梁的蔡京。“青面兽”杨志负责押送,不料被晁盖、吴用等人在黄泥岗用计智劫了生辰纲。

  

  这一时期,保镖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以官府为主。

  明清两代,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后,社会日趋稳定,商业贸易十分繁荣,至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当时的异地商业贸易多数采取现银交易,商人成了盗匪袭击的主要对象。商户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得不高价聘请武师押运现银或者重要货物。此时,镖局作为我国民间早期的保安业应运而生。

  近代学者卫聚贤所著的《山西票号史》记载:乾隆年间,山西的“神拳无敌”张黑五领旨在北京前门外大街创立了兴隆镖局。据说,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家镖局,张黑五也被公推为镖师的鼻祖。由此可以推断,最晚在乾隆年间镖局就已经出现,而且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

  清朝中后期,全国重要商埠所设的大小镖局不计其数,其中较为出名的镖局有30多家。

  镖局一般由当家人、总镖头、镖头、镖师和趟子手组成。镖局的主人,也就是行内所说的当家人是整个镖局的核心人物。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身怀绝技,以自己的高强武功和武林威望行走江湖。

  当家人以下便是总镖头,他们一般在江湖上赫赫有名,或者武艺惊人,或是隐退的官府捕快。

  镖头与镖师通常是负责护镖的实际行动者,不但擅长陆地和水上功夫,还精通拳械、马术,善使暗器;趟子手则是走镖时吆喝开路的伙计。

  广盛镖局

  河南省社旗县的“广盛镖局”,是清代成立较早的几大镖局之一,被称为“华中第一镖局”。广盛镖局的当家人便是号称“神拳”的山西祁县武术名家戴二闾。

  戴二闾出生于武术世家,是形意拳创始人戴龙邦的次子。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形意拳,功力过人。

  戴家拳的基本功是“混圆桩”,二闾练了3年,与人交手时,一发动就能把人击出两丈以外。戴家拳械有五行拳、十大行、七小行、七炮七膀、戴家三拳与四把、闸势等短小套路,以及六合刀、枪、棍等。

  当时,社旗县的赊店是货物经由唐河、白河运往汉口的集散地,从蒙古和西北来的商队也在这里逗留。汇聚了众多商户的同时,也滋生了四处横行的盗匪。

  刚满14岁的戴二闾,武功和声威在山西已经尽人皆知,因此在河南赊店的山西商人回到家乡,重金聘请他前往赊店为商行保镖。

  据说,戴二闾初次来到赊店,与当地的很多武术名家交手却未能胜出,因此又回到山西学艺3年。1801年,戴二闾17岁时再次来到赊店,创立了广盛镖局。

  按照当时的江湖规矩,镖局开张时,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就是亮镖。亮镖很有讲究,如果亮不响,那这个镖局就开不成。亮镖首先要由总镖头下帖,请当地的官宦世家和富商豪绅、社会名流和武术名家来共同捧场。如果是人缘不好,捧场的人少,那这个镖局就不好开;如果碰见踢门坎的,要是打不过,那这个镖局就更不好开。

  像广盛镖局一样,所有镖局的亮镖实际上是向同行乃至绿林展示当家人过硬的功夫以及镖局的实力。

  受当家人委派,总镖头或是经验老到、独当一面的镖头“押镖”,带着几个镖师与一群手脚利落的伙计,推着装有银货的“镖车”,车上插着“镖旗”,趟子手一路吆喝着自家镖局的名号,便开始走镖了。

  早期镖局走镖一般分为银镖和票镖。到了清末,还形成了粮镖、物镖、人身镖三大镖系。

  江湖上把携带重要物品上路分为轻重两种走法,轻走指秘密上路,重走便是请保镖护持。

  走镖有威武镖、仁义镖和偷镖3种方式。威武镖一般的情况下就是在有蟊贼出入的场合吓蟊贼,在镖车上竖一杆大旗,咣咣敲着长锣,镖徒们“合五、合五”喊镖,就是纪念鼻祖张黑五,这叫威武镖;要是镖旗下半旗、锣声平和的,说明是到朋友处或是比较了解的地方,叫走仁义镖;如果某个地段的盗匪非常猖獗,既不让走镖队伍经过,镖师们又斗不赢对方,这就需要偷镖了——此时,镖师们收起镖旗,将镖车的轮子抹上油,摘掉骡马的铃,悄无声息地过去。

  通常情况下,走镖时要一路喊着自己镖局的名号,这叫喊镖。

  不过也有例外——几乎所有走镖者路过河北沧州时,都要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再喊镖。清末,“镖不喊沧州”已成为了南北镖局约定俗成的规矩。为什么唯独在沧州不可喊镖呢?

  《武术汇宗》记叙说:“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并且,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州,沧州、河间以及献县等均为南北水陆交通枢纽,是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因此沧州的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十分兴盛。而且沧州历来是武术之乡,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界的尊重,一进入沧州都不再喊镖。

  不过,广盛镖局还是破了一次“镖不喊沧州”的规矩。

  一次,广盛镖局镖走山东路过沧州,一位新入行的趟子手不懂规矩贸然喊了镖。沧州的三武师尹玉文拦路兴师问罪。尽管戴二闾一再表示歉意,但三武师不依不饶,定要与他交手。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戴二闾亮了手“美女挂画”:镖旗的杆子很高,戴二闾轻身一拧,身子就贴到那个杆子上了,双手抱拳,施礼赔罪。三武师一看这身功夫,马上就知深浅,很快就和解了。(本文未完,请继续阅读C06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