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鸟巢举行中国田径公开赛后,邓亚萍关于观众素质不高的“炮轰”引起很大的反响。“当广播里介绍其他运动员时,几乎没有掌声,等到刘翔退场,虽然比赛还没结束,人却走得差不多了……”其实,这类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北京奥运会近在眼前,面对这些不和谐的行为,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自己,我们观众准备好了吗?
这些行为真让我们脸红
日前,前奥运冠军、现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的邓亚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邓亚萍说:“不要总是把注意力放在金牌上,体育最重要的往往是金牌背后的东西,即竞技项目的魂魄和精神。观众要学会文明观赛,更要学会欣赏比赛中体现精神的那部分。”随后,邓亚萍还向记者介绍:“据统计,奥运会志愿者申请人数已经超过80多万人。这表明,大家都希望为奥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过运动员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些志愿者,更多的还是观众。奥运会是全世界了解中国的平台,我们将以怎样的面貌展现给全世界的人?这个问题我想不用多说了!其实我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这也是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触动我们注意到这些问题!”
晚报记者 牛志强 北京报道
1.加油方式“野蛮”:“打死他!打死他!”这是在2007年乒乓球亚锦赛一场中国香港选手与韩国选手的男单比赛中响起的。现场几名观众用这样的方式为中国香港队加油,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2.不给对手加油:去年的一个傍晚,在朝阳公园沙排场看台上,群情激昂的中国观众中间来了几位金发碧眼的“洋小伙儿”。“中国队,加油!”听到中国观众的喊声后,这几个老外也高呼起“瑞典队!瑞典队!”可是没有一个观众接着他们的口号补上“加油”。
3.随地乱丢垃圾:2007年好运北京测试赛期间,在老山小轮车场,赛后,记者在观众席上看到许多座位旁都留下了垃圾。
4.提前离场:在去年的国际射箭比赛男团决赛中,观众观赛情绪高涨,欢呼声此起彼伏。但在外籍运动员比赛时掌声明显稀落许多,有时还出现了喝倒彩的现象。当韩国男团登上冠军领奖台时,众多观众提前离场,使得颁奖仪式越发冷清。晚报记者 牛志强 整理
邓亚萍:素质比金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