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郑州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治理风沙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治理风沙城】

  郑州故事万元争霸赛66号作品

  走马上任当市长 (二)

  郑州这个地方,风沙大,解放前有家报纸就叫《风沙晚报》。街道上没树,觉得很荒凉,没生气。刮风大的时候,漫天的黄沙刮得人都睁不开眼。共产党接管了这座城市,那就应当给老百姓一个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当时提出个口号,叫种树治沙。1951年以政府名义下发文件,号召全民种树,人均两棵,保种保活。副市长史隆甫专抓此项工作,开展了一次治沙造林活动,时间长达3年。后来又从洛阳调来一位副市长王均智也负责这项工作。

  但是要种什么树,心里没底,手里又没钱,只能选些便宜的树,比如刺槐、柳树、杨树。就是这样的树,也没钱买,只好用粮食贷。先在德化街、二七路、太康路等街道上栽种。树便宜,好活,可是树形、材质不好,我就让副市长史隆甫琢磨一下,究竟应该种什么树。史隆甫原来是在法国学建筑的,有一次他在郑州市园艺场一带发现了几棵高大的法桐,突然就来劲了,他先去找了王均智商量,然后俩人一起兴奋地找我汇报。

  我们大伙一讨论,觉得法桐树形好、生长快、树荫也大,这种树春天发芽又早又快,几天就长起来了,而且秋天落叶也快,十来天工夫就落完了,便于清扫。于是就拍板,在郑州种法桐树。

  法桐树形好、生长快、树荫也大,这种树春天发芽又早又快,几天就长起来了,而且秋天落叶也快,十来天工夫就落完了,便于清扫。于是就拍板,在郑州种法桐树。

  可以这么说,郑州变漂亮,就是种树带来的。一到夏天,整个城市到处都是绿色啊,法桐的叶子很大,躲在下面根本晒不住。有时候下小雨也不怕,不用打伞,淋不湿的……1959年12月,全国绿化工作会议在无锡召开,郑州市被评为绿化先进单位,昔日的风沙城,变成了绿城。绿城郑州,是从那一年叫响的。

  史隆甫是留法的,法桐树,是从上海旧法租界引进的,机关里有人写史隆甫是“法奴”,史隆甫听后情绪低落,不想再抓种树了,他找到我倒苦水。我说:“留法是法奴,那留日呢?留美呢?留苏呢?那不是成了日奴、美奴、苏奴吗?你不是奴,你是共产党的副市长,抓种树是干革命,别听人瞎哄哄,老史,史市长,我支持你,我给你撑腰。”史隆甫放下思想包袱,往返于郑州上海之间,引进数百万株法桐树苗,种植在金水路、西郊工业区。那时候,西郊是一片丘陵、沙地、深沟。一边平地,一边种树、修路。这期间,我们又提出一个口号:“工厂、学校、机关建到哪里,树也要种到哪里。”那时候,种树不讲报酬,每星期六都是义务劳动日,劳动的内容就是种树。参加义务劳动的有工人、学生,也有机关干部。每个人干劲都很大,挖坑、填土、浇水,每一道工序都绝不对付,栽的树基本都能成活。

  重点治沙也是在1951年春天开始的。治沙,先消灭城东南、东北方向的沙源。蒋介石扒开花园口之后,遗留了5000多公顷沙荒、4000多个流动沙丘,冲击出的水潭就使66.67多公顷良田变成黄沙地。当时的柳林村、沙门是郑州的风沙之源。三年的工夫,机关、学校、市民都是义务劳动治理了这片茫茫的沙域之地。

  “留法是法奴,那留日呢?留美呢?留苏呢?那不是成了日奴、美奴、苏奴吗?你不是奴,你是共产党的副市长,抓种树是干革命,别听人瞎哄哄……”

  在重点治沙期间,市政府还从农民手里买了很多土地“建苗圃、弄苗子”。把关虎屯北边一直到东风渠的地方都建成了苗圃,又在郑州市东南、东北方向种植了刺槐,治理那里的流动沙丘。现在郑州森林公园的大树就是在那时栽种起来的。

  到了1953年,郑州市栽种的法桐已经形成规模了。金水区那里原来都是荒凉的土地,后来因为有了树,看起来就像街道样子了。1954年,河南省省会从开封搬迁到了郑州。市里又配合这次搬迁,发出了通知,再次种树。第二年,市政府一下组织了一两万人种树,在很短的时间内种植法桐200多万棵。

  可以这么说,郑州变漂亮,就是种树带来的。一到夏天,整个城市到处都是绿色啊,法桐的叶子很大,躲在下面根本晒不住。有时候下小雨也不怕,不用打伞,淋不湿的。我没事去街上看,发现晚上还会有人在树下面玩,我想市民肯定是认可这种树的。

  1959年12月,全国绿化工作会议在无锡召开,郑州市被评为绿化先进单位,昔日的风沙城,变成了绿城。绿城郑州,是从那一年叫响的。

  金水区那里原来都是荒凉的土地,后来因为有了树,看起来就像街道样子了。1954年,河南省省会从开封搬迁到了郑州……第二年,市政府一下组织了一两万人种树,在很短的时间内种植法桐200多万棵。

  □宋致和/口述 王杰/整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