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9版:独家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30
30
82
30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30
赵富海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老坟岗曾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齐名。100多年前,蒸汽火车隆隆地拖来了老坟岗商业的繁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这里酿成一片滚滚红尘。这一切的高度集结,使老坟岗成为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和一面折射历史映像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老郑州及老郑州人生活的一个浓缩版。

  话说郑州

  郑州老坟岗把相声叫“骂大诨”

  近年来相声突然走红、火爆。“床前明月光,我是郭德纲。”郭德纲称自己弄的是小剧场相声,媒体则炒作称他在挽救相声,由此红遍了大江南北。郭在郑州的爆笑座位480元。郑州人说不亏,郭的说、学、逗、唱,把人间万象都调侃了一番,笑得从嘴里能看见胃。这就是当今相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它与近百年老坟岗的“骂大诨”——相声的这种草根的、平民百姓的、下里巴人的俗味一脉相承。

  2006年6月,《电影时光》的中国电影人一行赴澳洲与华人留学生等联谊。老艺术家于洋上台第一句话就说:“我用相声演员的一句话说:想死你们了!”“想死你们了!”原是著名相声演员冯巩说的。自他始,这句带有幽默、机敏、调侃的话语,每每被娱乐圈里人引用。相声语言的特点是:时髦、风趣、机智、调侃、热烈。相声,天津叫逗艮,北京叫相声,郑州老坟岗则叫“骂大诨”,“骂大诨”的“诨”,即江湖“切口”。所谓切口,就是江湖行当里的隐语。“诨”是说相声常用的逗趣的话或指逗趣的人,有戏谑成分在里边。后来几经讹传变成了“骂大会”。

  相声既讲究说、学、逗、唱,更重“包袱”(笑料),一层一层铺垫,一个个抖“包袱”。所谓包袱,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届相声大赛时解释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才能引人发笑。老坟岗“骂大诨”的解说“包袱”,文词不雅,但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包袱”是“理儿不歪、笑不来”。说相声的还讲究“开脸”、“贯口”、“柳话”。在中央电视台三届相声大赛上,主持人周涛频频说到相声的这些行话。“开脸”是说书、相声艺人对表现的人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未闻其声,先睹其面;“贯口”,也叫“串口”,语言节奏性强,合辙押韵,一气呵成,贯穿到底;“柳话”,即相声演员模仿的唱活。

  相声确属“京货”。江湖艺人说相声走江湖,南来北往足迹遍天下。相声这门源自平民、地摊式的艺术传之河南是在民国7年(1918年)。北京相声艺人刘月樵携徒王朋至周口行艺,演出时先由王朋单口垫场,然后师徒说对口,一捧一逗,配合默契,轰动周口三镇。之后,二人将周口作为落脚地,常在附近一带演出,从此,相声传入河南。

  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相声以开封、郑州、周口、新乡等城市书场为主要活动阵地。仅赴开封行艺的京津相声艺人就有刘宝瑞、绪德贵、连仲三、陶湘九、刘化民、冯子瑜等数十人之多。他们的演出不仅赢得了大量观众,而且还造就了一批河南籍的相声艺人。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宁陵县的高原才(盲人,高元钧的胞兄)、郭稽东(张杰尧的内弟)、杨继兰夫妇,也常在郑州、洛阳、许昌、漯河、安阳、新乡、陕州、禹县、商丘、周口、驻马店等城市行艺,为相声在河南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声走江湖到“曲子窝”老坟岗的有几位著名艺人:一是张杰尧,二是刘化民,三是郭稽东父子。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