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11版:第一金融-关注
3  4  
PDF 版
六月新基金 机会有多大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借基抄底”屡抄屡套 新基金销售乏力
六月新基金 机会有多大

中原网  日期: 2008-06-11  来源: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吴琳 图

  在今年以来股市的连续下跌中,原本希望“借基抄底”的基民屡抄屡套。虽然今年以来新基金的发售密集空前,但市场反应冷淡,不少基金发行被迫宣布延期,甚至部分规模领先和口碑较好的基金公司也未能幸免。今年成立的新基金近期纷纷跌破面值,更令已经十分低落的投资者信心备受打击。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反弹行情的继续挺进,6月建仓的“迷你”新基或孕育牛基,“好赚不好发”现象有望再度重演。

  新基金销售乏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发行新基金比2004年、2005年更困难。”建信基金市场营销部高级经理徐静直言不讳地说,最近,她正为建信稳定增利债券基金的发行奔波于全国各地。“2004年基金公司面对的是对资本市场一无所知的投资者,我们只要让投资者了解基金,如果有兴趣他就会买。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

  丧失信心的不仅是基民,银行客户经理同样“很受伤”。“今年一路推荐基金一路被套,我都快需要心理辅导了。”一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由于害怕伤害到客户资源,银行客户经理对推销基金,尤其是偏股型基金顾虑重重,使得银行这一基金发行主渠道的作用大不如前。

  基民“麻木不仁”,银行客户经理信心缺失,新基金发行自然冷场。面对基金发行的窘境,基金公司一方面纷纷延长募集期,另一方面加大了自有资金认购和公司员工认购的比例。更有甚者,一些基金公司再度使出“任务摊派”这一上轮熊市中大行其道的无奈之举。

  “迷你”新基频现

  截至目前,获批发行的各类基金已经达到54只之多。5月份,有13只开放式基金陆续成立,但是募集资金合计只有110.85亿元,还不及基金受追捧时单只募集金额的一半,平均每只基金募资额只有8.53亿元。这是自2006年以来,每月平均单只基金募资金额首次低于10亿元。据初步估算,6月又将有15只偏股型基金成立,基金建仓更为密集,从目前整体销售情况来看,市场整体回暖迹象不明显。

  南方优选价值基金经理谈建强表示,由于市场环境影响,该基金募集情况与去年不可同日而语,募集规模不大。基金发行遭“寒流”,迷你基金成为“新潮流”。对于这种情况,银河证券的基金研究员马永谙则表示,过大和过小的基金规模都不是正常现象,都将对基金操作带来不利影响。不过相对于大规模基金,“迷你型”基金可以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因此,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基金的“迷你”化反而有利于新“牛基”的诞生。

  “输血效应”减色

  低迷的基金发行情况,让原本对新基金为股市输送“弹药”抱有很大希望的投资者大失所望,新基金获准发行的消息也不再被市场当做利好政策追捧。

  “这时候已经不能指望新基金密集发行能为股市输送多少‘弹药’了,首发规模少得可怜姑且不论,基金经理拿到钱也不敢快速建仓。现在老基金平均仓位也就六七成,新基金怎么可能把仓位顶得很高,年初那几只快速建仓的新基金就是前车之鉴。”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但随着股市自去年底以来持续调整,基金的财富效应迅速降低,老百姓“借基入市”的热情也一落千丈。更重要的是,在市场逐渐走低的情况下,新基金成立后将以更谨慎的策略进行建仓,这也和市场的期望相去甚远。在此背景下,尽管未来一段时间仍有多只基金将密集发行,但其对资金面的影响已经逐渐降低,新基金审批的政策导向色彩也日趋消散。

  小基金或遇好机会

  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有90%的基金经理认为A股目前的估值水平合理。随着奥运行情的逼近,6月可能是年内新基金最好的建仓时机,不难看出,“迷你”新基成新“牛基”机会颇大。

  谈建强表示,经过5月份的调整,市场将会逐步进入正常的轨道,随着市场情绪逐渐稳定,市场由持续下跌开始进入震荡筑底。同时,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市场低位发行的新基金具有明显优势。首先,从买入时点来看,市场暴跌后发行的新基金显然要比不少股票被深套的老基金更具优势;其次,新基金没有“历史包袱”,较老基金能迅速切入基金经理看好的板块,构建出一个符合现阶段市场特征的更合理的组合结构,较好地把握市场节奏。另外,如果市场遇到风险,新基金还可利用建仓封闭期有效规避风险。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短期弱市中,投资仍需谨慎,因此,优质基金和投资安全边际较高的新基金应成为重点关注对象。京文

  明星基金遭遇“大洗牌”

  在股市巨幅动荡的同时,基金经理也遭遇“大洗牌”。有统计显示,2006年内共有130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其中104只属于原有基金经理离职,占基金总数的33.88%。

  2008年,除去自主“逃亡”的明星经理,另一部分基金经理由于管理的基金业绩“堕落”而销声匿迹。

  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在2007年股票型基金年度业绩排行中,华夏大盘基金以年收益226.14%名列第一。中邮核心优选以年收益191.51%排名第二,博时主题以年收益189.9%名列第三。另外,易方达深证100ETF、光大保德信红利、华夏红利、东方精选、华宝兴业收益、华安宏利、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进入前十名。

  参考2008年一季度股票型基金净值增长排名榜,前三名分别为东吴价值成长双动力、华夏大盘、华宝兴业多策略增长,作为一季度最为抗跌的3只基金,其跌幅分别为6.99%、8.93%、9.27%。

  其余进入前十的基金分别为:华宝兴业宝康消费品、易方达科讯、华安创新、兴业全球视野、泰达荷银成长、华夏成长、华夏全球精选。

  而在2007年牛市行情中表现“抢眼”的景顺内需增长、中邮核心成长、中邮核心优选等成为一季度业绩倒数的一、二、三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