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0版: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许昌人”遗址又现人类头骨化石
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在此改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在此改线

中原网  日期: 2008-06-12  来源: 郑州晚报  
  一位大学生兴奋地给记者展示挖掘出的陶片
  胡庄墓地挖掘现场
  胡庄墓地挖掘出土文物
  胡庄墓地挖掘出土文物
  河南地处中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其地下埋有的丰富历史遗存。昨日记者赶至新郑胡庄墓地发掘现场获悉,因南水北调工程而正在发掘的胡庄墓地为战国末期陵墓,由于目前尚未发掘到底,没有出土相关的铭文器物,无法确定墓主的真实身份,但考古领队马俊才称,根据墓地形制规模、装饰豪华及地理位置推断,该墓地疑为韩王陵,由于其学术价值重大,考古专家已经向有关部门申报保留这个墓地,而南水北调工程也有可能在此改变路线。

  新郑胡庄墓地疑为韩王陵

  墓主人至少是韩国高级贵族

  据考古领队马俊才介绍,胡庄墓地位于新郑市“郑韩故城”之西,是郑韩故城外围的重要墓地之一。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至2007年底,揭露面积12000多平方米。

  此次发掘共清理中小型东周墓葬330座,其中春秋墓葬35座,战国墓葬276座,时代不明的6座。共出土青铜、铁、玉、骨、陶等各种文物500余件,其中有鼎、敦、盘、舟、匜等青铜礼器9件,十分难得;戈、矛、玉鞘短剑、簇等青铜兵器8件,以玉鞘表铜短剑最为珍贵;镜、管、扣、带勾、璜、马衔、车軎等青铜杂器110余件;圭、璜、饼、环、珠等玉器94件;玛瑙环9件;水晶环;带勾、镢等铁器7件;珠、管、贝、扳指、带勾等骨器35件;鬲、盂、豆、罐、盖豆、鼎、壶、钵、碗、盘、舟、盆等陶器190件。

  通过发掘,推断胡庄墓地是以2座带封土的战国晚期韩国王陵级大墓为主的大片墓地,M1(墓室1)在东,M2(墓室2)在西,深约15米,其规模之宏大、形制之特殊国内罕见。墓地呈现“中”字型,带有两个墓道,按照古代王朝礼制,商王墓为4个墓道,诸侯为两个墓道,因此可以断定这座墓的主人至少是韩国高级贵族,至于是否是王族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墓地被盗严重

  根据两座墓室的形制判断,该墓为异穴夫妻合葬墓,M2为男主人的墓室,M1为其夫人的墓室,M2早于M1,即男主人死亡在前,夫人在后。目前M1已开始解剖填土,M2已发掘墓室深近3米,在其墓室壁和墓道底部发现大面积的白灰和朱砂装饰痕,填土中发现版筑痕、木网木棍灰痕和疑似房顶的木板灰层等,可知这是两座装饰豪华、结构极为复杂的大墓。马俊才称,目前M1已经可见椁室顶部,因其上面有红色的烧土块,可以推断这座墓曾经失过火,也曾有过严重塌方。而在M2发现4个盗洞,因此可以推断这座墓被盗严重。

  填补了东周列国王侯陵墓的发现空白

  虽然该座墓地尚未完全发掘,但考古专家已经断定该墓具有重大学术价值。据介绍,大墓周围发现3条近长方形环壕,壕沟间距在20米左右,内壕和中壕近长方形,外壕近长条状椭圆形环状,这种布局国内也只在东周时期陕西秦公陵园有所发现,填补了韩国陵园形态空白。外壕南北长约237米,东西宽约220米,壕内面积达50000平方米左右,组成了面积宏大的由两座“中”字形大墓、“中”字形封土、“中”字形封土上建筑、一座拐角形墓旁建筑、3条环壕组成的陵园形态,填补了东周列国王侯陵墓的发现空白,是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发现。

  M2封土上的陵寝建筑,也可称为冢上建筑,保存较好,由散水、壁洞、柱石和部分屋顶瓦砾层等组成。这种建筑形态是此前商周时期高级贵族墓上平地建筑转变到秦始皇陵封土以外设便殿的过渡形态。在西北发掘区的北端发现一条东西向的战国道路,宽7米左右,由路面和路边沟组成,路面上有多道车辙痕迹,是郑韩故城外围发现的首条大道,为研究韩都交通提供了罕见的新材料。

  相关新闻

  大学生走进考古发掘现场

  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昨日,11位大学生代表在河南文物局的带领下,走进了荥阳关帝庙遗址和新郑胡庄墓地的发掘现场,亲自动手体验了考古发掘工作。“走进考古发掘现场,亲身体验发掘过程,让我改变了从电视、书本上得到的关于‘考古’的印象,也认识到考古知识的普及、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郑州师专大二学生张亚楠在体验活动结束后对记者说。这个被命名为“揭开考古发掘神秘面纱——走进考古发掘现场”的活动,是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新出现的、与群众互动的新尝试,以期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使社会公众走进文化遗产、了解文化遗产,从而自觉保护文化遗产。

  荥阳市关帝庙遗址是河南省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5个考古发掘项目之一,同年也荣获国家田野考古质量奖。在此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晚期、商代晚期、东周、汉代、唐代、宋代、清代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商代晚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遍布整个发掘区,发现有灰坑、窖穴、陶窑、水井、墓葬、灶坑等。在这个考古发掘现场,大学生们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首先开始学习区分生土、文化土,然后拿起小铲子开始了考古发掘体验,还有学生拿起了考古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洛阳铲”开始了钻探考古探洞。而在体验过程中,有几位大学生发现了几片陶片,兴奋不已。一位女学生兴奋地说:“以往只是在博物馆看到这些文物,没想到发掘这些文物的过程竟然如此辛苦,但也充满了神秘与未知。”而在胡庄墓地,大学生们参观了墓地发掘工作后,还在考古领队的带领下,参观了解文物修复工作。

  本版撰文 晚报记者 杨宜锦

  摄影 晚报首席记者 贾俊生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