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3版:独家责任
3  4  
PDF 版
汶川大地震中的河南农民义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汶川大地震中的河南农民义举
开封县10位农民第一时间赴川赈灾,“0001号”捐赠证明将永久保存
中原网  日期: 2008-06-13  来源: 郑州晚报  
  ▲汶川大地震“0001”号捐赠证明
  从左到右:李玉玺、侯传奇、侯传明、李明军、侯五
  核心提示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晚,10位河南开封农民看电视忍不住流下眼泪。翌日凌晨,他们“冲动”地做出决定赶赴灾区。第一时间,他们历经艰难险阻,将来自河南省的爱心——604箱方便面和98件矿泉水送至成都。这也成了灾区接受捐赠物资的第一批。

  回到家乡,10位农民兄弟被村里人称为英雄,被开封县政府授予“开封县劳动模范”称号。今日,他们将成都市政府开具的“0001”号捐赠证明,捐给开封县文化馆。

  10位农民兄弟朴素的大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晚报记者 袁帅 牛亚皓 文/图

  第一号“捐赠证明”

  将永久保存在县文化馆

  下午4时,阳光斜在金黄金黄的麦秸上。

  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李郑庄村的一个胡同口,卧着的一只大狼狗忽然站起,躲闪开过来的一辆红色面包车。李玉玺从车上跳下来,又看了看面包车玻璃上贴着的一个红色心形标志,蹚着麦秸往侯传明家走。少顷,他经过走廊里“爱心救灾”四个红色大字,抬头正看见侯传明几个老伙计比划着说着从堂屋里出来。

  “明天9点,是9点!”李玉玺扬起手大声说。

  这一天是2008年6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一月整。过去的一个月内,全国人民与灾区群众心连心,数不清的志愿者的身影奔走在抗震救灾的前线,运输救灾物资的车辆在高速路和盘山公路上疾驰而过。而令不少人感到意外的是,第一个将救灾物资送至灾区的是河南的几个普通的农民。

  对,就是李玉玺和侯传明他们。5月13日,他们将604箱方便面和98件矿泉水连夜送往灾区,手持成都市人民政府开具的一份“0001号5·12特大地震灾害接受捐赠证明”,又连夜忍饥挨饿赶回。

  回来之后,在全村,他们成了英雄。消息不胫而走,5月28日开封县委、县政府授予他们开封县劳动模范称号。6月13日的上午9时,李玉玺、侯传明等10位农民兄弟要将这份特别的“捐赠证明”捐给开封县文化馆,按他们的话说,这份证明将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

  6月12日下午,记者在侯传明家见到了这份证明。在这张打印纸上,右上角位置的“编号”栏里,清清楚楚地用黑色水笔写着:“0001”。内文中写着车辆和物资种类和数目。最显眼的是盖在右下角的章,显示“成都市人民政府”。

  “这是开出的第一份救灾物资捐赠证明。”开封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董文勇告诉郑州晚报记者,事后成都政府方面还给开封市和开封县政府发来传真,表示感谢。“这第一份捐赠证明非常有意义,要在县文化馆永久保存。”

  “冲动”的农民英雄 没说二话,10个人风风火火出发

  被街坊邻居称为“英雄”,李玉玺始终有点不习惯。

  现在,省内大批媒体入村采访,侯传明扳着指头一边算着,一边不好意思地挠头。

  按他们的理解,这件事过去了就完了。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这个黑色的时刻,侯传明他们正坐在开封大学对面的一个学生饭馆里吃饭,正乐和着,突然感到一阵紧急的摇晃,随即看见很多大学生从大门口慌里慌张地跑出来。“事情不对头,是不是发生地震了?”这是第一个感觉。

  他们是一起来开封市办驾照的,当晚在一家澡堂住宿。看了电视,才知道是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电视画面中那凄惨的景象,几个结实的男人看得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当看到温总理发表抗震救灾讲话的镜头时,几人浑身热血往上涌,“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不能袖手旁观”,翻来覆去睡不着。翌日天还未亮,终于有人发出了呼声,提议立即去四川灾区。

  他们的想法是先将一些急用物资送往灾区,到最危险的地方,然后再“干些体力活儿,比如搬砖头啥的”。

  “当时确实冲动了。”6月12日下午,李玉玺说。因为那个时间还是比较危险的,余震不断,前去路途又不熟悉,再说大家都正忙着,不一定都愿意去。

  李玉玺指的“大家”就是他们常在一起的几个人,都一个村儿的,平时闲了聚在一起打扑克牌、喝酒的几个老朋友。那时,其他几个人还都在外面忙着,有的在搞装修、有的在做生意。李玉玺和侯传明家还养着鸡群,麦子也该收割了。

  事实上根本没用上举手表决,打了一圈儿电话,大家齐刷刷地来到村中,各凑了3000元钱,共3万元,找来面包车、卡车和一辆轿车,整装待发。“都没来得及和家人商量定就开始出发了。”侯传明说,当时家人不想让去,主要是害怕出事儿(人身安全)。

  5月13日晚上,他们驾车来到郑州天方方便面厂,购买了604箱方便面和98件矿泉水。晚上8点多,抖擞精神,10个农民兄弟,在朴素爱心的驱使下,毫不犹豫地冲进了漫漫黑夜……

  紧赶慢赶赴灾区 早运去一会儿,就可能多救几个人

  “准备好物资已是晚上8点,我们不敢耽搁,马上就出发了,早运去一会儿,就可能多救几个人。”侯传明说。

  总价值1.9万元的604箱方便面和98件矿泉水装了满满一货车,10位从没去过四川的河南农民仅靠一张地图,连夜向四川汶川方向进发。

  一路上,10位农民只想着尽快将赈灾物品送到灾区一线,中途不敢有半点耽搁。每到一个服务区,他们就只给车辆加油,而不敢停下吃饭。他们事先在每辆车上各放两箱方便面和两件矿泉水,每隔10小时,饿了就啃口方便面,渴了就喝口矿泉水,紧接着连夜赶路。

  “我们10个人刚好都会开车,我们分成3组,轮流驾驶。”侯传明告诉记者,为了驱赶疲劳,每辆车保证3个人,一个驾驶,一个点上一支烟陪司机说话防止司机睡着,另一个休息以尽可能保证精力接替司机。

  如果说疲劳还可以勉强承受的话,那么,心理上的恐惧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考验。

  车队不知不觉驶入山区地带,蜿蜒险陡的盘山高速路仿佛没有尽头。更让人惊惧的是,频发的余震将路边房屋的瓦片震落下来,石子不时滚落到路旁。10位农民从未走过盘山路,此时他们不敢往脚下看,哪怕是一眼。

  “对我们来说,那些一个接一个的涵洞是最安全的地带,现在想想,涵洞也不安全,真是有点后怕,可当时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侯传明心有余悸地回忆道。

  经过长途跋涉,14日下午2时,10位农民来到了剑门关服务区。“疲劳,再加上紧张,我们临时决定稍作休整,打算吃顿热饭。”李明军说。没想到,刚一下车,这里便发生了一次6.1级的余震。“又震了,又震了!”一位中年人提着裤子跑了出来,超市货架上的物品纷纷往下掉。

  停电,断水,“地震太厉害了!”10位农民在服务区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超市一位女服务员告诉他们,手机上预报当天下午还将有一次6级以上的余震。“女服务员听说我们要去汶川赈灾,就告诉我们汶川路不通,建议去较近的北川。”李玉玺说。他们不敢有片刻停留,下了高速又直奔通向北川的绵阳市。到了绵阳,又被告知禁止车辆进北川,他们又接着上高速往200公里外的成都赶。

  “到达成都已是14号晚上9点多,看了汽车里程表才知道,这一路我们一共走了1800公里,我30多岁了,还是第一次一口气跑这么远。”李玉玺告诉记者,驾驶室内的方便面早已吃光了,水也喝得一滴不剩,然而,货车上的赈灾食品他们一口也没有动。“或许一袋方便面、一瓶水可以挽回一个人的生命。”说话间,李玉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们真的是第一 设立不到10分钟的捐赠点迎来河南人

  对于这10位来自河南的农民来说,成都是陌生的,在成都市区转了4个小时后,他们依旧不知道将赈灾物品送往何处。

  有人想到打114查询救灾电话号码,却一直占线。10个人来时带了15部手机,全部打没电了。来前凑的3万元,也所剩无几,不能再这么空耗下去。

  此时此刻,10位农民焦急万分。他们最后一次作出决定,立即赶往受灾十分严重的都江堰市,并找人帮他们画好了前往路线。“我们一心只想把食品送到灾区一线,说啥也得把食品送到灾区群众手里。”侯传明说。

  15日零时左右,车队行驶到成都市至都江堰市的高速路口,这时有十几个人围上来将他们拦下。“你们是哪个单位的?”看到车上贴的赈灾标语,有人走近询问。

  “我们说明情况后,对方一下子显得很激动,并说‘你们来得太及时了!’。”侯传明说。他们这才知道,这里就是刚刚设立不到10分钟的成都市全国抗震救灾物资捐赠点,并被告知,他们是全国第一个将赈灾物品送到这里的。

  终于到了,终于到了。激动,他们甚至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得知10位农民一路上的经历,对方感动不已,随即给成都市政府办公厅打电话,之后说市长要见他们,并亲自签收赈灾物品。

  5月15日凌晨2时许,成都市一位姓李的副市长签收了他们捐赠的物品,并在上午10时许,为他们补发了一份编号为“0001号”的“5·12特大地震灾害接受捐赠证明”。“这下我们才相信,我们真的是第一。”侯传明说,他们还要求去灾区当自愿者,被对方谢绝了,“有点遗憾。”

  15日下午2时许,他们开始返程,“一路上,我们连饭都没有吃一口,水和方便面吃完了,剩下的钱只够给车加油,16号下午3点多到开封时,大家身上只剩下10块钱。”李明军说,开封的一位朋友请他们吃了一顿饭,“那顿饭吃着真香。”

  这10位农民是:李明前、李明胜、侯红军、侯五、侯传奇、侯传明、李玉玺、李明全、李明军、李风记。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