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
面对当前物价上涨较快的问题,各地政府给出的工资涨幅“指导价”,已纷纷高出CPI。6月11日,北京市劳动保障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11.5%。(新闻参见6月12日《上海证券报》)
就在不久前,深圳决定从7月1日起,上调2008年度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而上海于今年3月底就决定把最低工资标准从840元调整到960元,涨了14.2%。前段时间,河南、天津、重庆等省市都公布了高于一季度CPI8%的工资基准线。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然而,另一些担心出来了。一些专家认为,对于各地工资收入上调幅度超过CPI,是否会使我国陷入物价上涨导致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再促使物价上涨的螺旋式上升呢?据了解,在历史上,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陷入物价工资的螺旋式上升,最终走入恶性通胀。可针对中国目前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只要掌控好、操作好,不仅可以避免导致物价螺旋式上升,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相反,还有利于启动消费、拉动内需。
但这样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工资涨幅基准线、下线的目标必须明确,目的必须清楚。目标是针对低收入者、一般员工、一线员工和基层员工,目的在于使这个阶层的收入赶上物价上涨,在通货膨胀时期不使其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在成本推动物价的过程中,工资只是一小部分,特别是低收入者、一般员工、一线员工和基层员工的工资在产品成本构成中的比例更小。上调这部分人的最低收入水平并不会很显著地决定企业产品涨价。以深圳为例,按照新的调整方案,2008年度,深圳特区内(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1000元,比上年每月850元增长17.6%;特区外(宝安区、龙岗区)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900元,比上年每月750元增长20%。区内区外一个职工每个月比上年只增长150元最低工资,10万职工最低收入者无非只增加1500万元罢了,抵不过一些金融企业董事长一个人一年增加的薪酬,又能把物价推高到哪里去?又怎能说导致通胀加剧呢?同时,我国通货膨胀主要是个货币现象,如果热钱进入我国的机制消除,通胀压力就会减轻。相反,由于收入差距过大,低收入群体提高收入后消费倾向比较高,有利于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把拉动经济由过去依赖出口转变到消费上。
当然,笔者也确实有担心的地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地的工资基准线、最低增长线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如果没有强制性的措施,落实起来有一定难度。二是在落实中会不会出现偏差。主要是高收入者、管理部门、高管们等会不会趁机搭车大幅提高工资待遇。应该说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如果导致不只是给低收入者、一般员工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工资,而是按照级别、职位普涨工资的话,那么,真有可能促使物价螺旋式上升,最终酿成恶性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