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富海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老坟岗曾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齐名。100多年前,蒸汽火车隆隆地拖来了老坟岗商业的繁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这里酿成一片滚滚红尘。这一切的高度集结,使老坟岗成为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和一面折射历史映像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老郑州及老郑州人生活的一个浓缩版。
话说郑州
卖针的“广告”具有不可复制的神韵
接着杨振兴唱道:“说的是山高风吹月亮,地高水流四方,才高魁名高中,货高四海名扬。走东村串西庄,三句话不离本行,卖鹅鸭不说鸡犬,卖牛马不说猪羊。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我是郑州有名的银枪王……”这时他才亮出左手木板右手钢针,就像掷飞镖似的将针一掷,一把钢针根根都钉在板儿上,一边反复投掷一边嬉笑歌唱:“一把钢针扑棱棱,二把扬州观花灯,三把三关擒吕布,四把齐王乱点兵……”
唱完了帽儿唱正文。先唱针的不同型号和用途:“老太太呀您眼发浑,要用就用大号针。二号针呀细又长,一头认线一头绗。三号针,芝麻尖,冬天缝棉夏缝单。四号针,真格强,做了单裤做棉裳。绣花针,小娃娃,绣金绣银绣百花。”然后着力吸引围观的人:“大哥买了我的针,嫂子待你格外亲,包饺子,煎油馍,叫你欢喜得没法说。大嫂买了我的针,大哥夸你是贤惠人,举案齐眉如宾客,恩恩爱爱多称心。大娘买了我的针,姑娘媳妇更敬您,一天三遍问安好,儿孙绕膝笑吟吟。大妹子买了我的针,绣啥啥都长精神,相公待你格外亲,一辈子都是有福的人。”
为多卖针,极力怂恿买针的人买个吉利数:“一根针绕独木桥,走在上头摇三摇。两根针呀两颗心,嫂子跟你不一心。三根针呀三结义,针线活不兴用单的。四根针呀四季财,发了财还在乎几根针。五根针呀五魁首,买得少了要丢丑。六根针,六六顺,六根银针咋分均。七根针,七夕度,七月里数针不识路。八根针,做锭银,咋就买这八根不到十根。九根针,九重阳,针买得少了咋着讲。十根针,一小包,小包没有大包好。”
一旦有人买针,立刻唱着歌表示感谢:“一包一包往上递,递上桃园三结义。兄弟买了我的针,因为咱俩有缘分。到了晌午你别走,兄弟咱俩喝点儿酒。一拳酒令一杯情,要多高兴有多高兴。要是硬走留不住,记着咱俩是朋友……”
这是多么优雅、富有生活实感的“广告”啊!有景物描述,有行业特色,有生活温馨与亲情关爱,卖针的手拿银针又给观者串起多少优美的故事与传说。现在的广告语枯燥、生硬,直奔主题。上面卖针的“广告”,就来得亲切,口语化,意味隽永,具有不可复制的神韵。
老坟岗拉洋片的“叫卖”又是一大特色。拉洋片早年间流行于京、津、沪。称之为“西洋景”、“西洋镜”、“十样景”。清末民初,河南省的开封、范县、郑州的老坟岗已有多家“玩”拉洋片。
“玩”拉洋片时,艺人将各种画片放在特制的木箱中,可以用绳子将幅幅画片拉上来,放下去,让观众通过凸透镜观看。箱上有木架,架上固定有小鼓、小锣、小镲。用绳子把三种乐器连起来,用手拉着击打;同时,一边拉放画片,一边唱着画片的内容。有的一张画片即是一个完整的唱段,如牛三来夫妇的拉洋片只一个内容。由于多是风景片,所以画是固定的,前边的书帽也是固定不变的。如《万寿山》“叫卖”的唱词:“里边瞧,里边看,这就是北京的万寿山;游京城,去万寿山,那里可有美景观。”有一种形式灵活,即兴演唱的,词也不固定。还有的是多幅画片表现一个故事,如同连环画的形式,拉洋片随着画片的变化,说唱其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