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8版:密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武魂远扬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武魂远扬
  李小龙
  《功夫之王》海报
  电影《少林寺》海报
  当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
  民国时期民间练武场景

  本期内容6月13日央视十套21:25播出

  郑州晚报 联手

  精彩节目 先读为快

  文图由央视十套 河南省独家提供

  《中华武功》(十五)

  金庸神话

  

  最成功的改变由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开始,“武艺”开始成为浪漫的幻想,“侠客”成为假想中完美的英雄。然而,对现在武侠小说影响最大的人却并不是梁羽生。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六年,《新晚报》上发表的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引起了人们关注,这是作者查良镛发表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他的笔名是——金庸。此后,这个名字成了一个神话。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1946年进入上海东吴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1955年,凭借《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有人说,金庸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是写社会评论的“亚洲第一社评”。香港市民喜欢看他的社论,连当时的国共两党政要、美国国务院也剪辑他的文章,作为资料加以研究参考。

  1972年9月,金庸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连载完结,他宣布正式挂印封笔。20年间,除《越女剑》一部短篇小说外,金庸先后完成了14部中长篇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非常工整而有韵味的对联,正是用金庸14部中长篇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连缀而成的。

  虽然金庸写现代武侠小说在梁羽生之后,但他却后发先至,成为当代武侠小说的宗师。

  拥有1800年历史的武侠小说,对带动民间武术热情、宣扬侠义精神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到了上世纪20年代,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加入了进来,那就是电影。

  武侠小说

  

  2008年4月,由中美两家公司共同出品的《功夫之王》在全球同步上映。这部投资近5亿元人民币的电影不仅刷新了华语电影投资纪录,也是两位纵横影坛数十载功夫巨星的首度合作,成龙、李连杰第一次在银幕巅峰对决。“谁是功夫之王”一时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从原始社会开始,中国就萌芽了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中国人称为武术,西方人称为功夫。

  在距今1800年的东汉末年,中国历史中第一部武侠小说《燕子丹》问世,书中主要人物之一便是“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的荆轲。

  《燕子丹》在《史记·刺客列传》和《战国策·燕策》的基础之上,加入传说与神话元素,塑造了先秦时代的游侠群像,由此,一批有着具体形象的“侠”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了,并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燕子丹》这种超现实力量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直接源头,它的奇特想象和细腻描写甚至影响了唐代传奇、元代戏剧及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同时,它被众多学者认为是我国武侠小说的始祖,这是武侠与小说的第一次交汇。但《燕子丹》不可避免地存留着许多文学性较强的历史著作的影子,注重讲述故事的发展过程,而对于武术招式的展现却微乎其微。

  《燕子丹》问世1000年后,封建社会武侠题材小说的巅峰之作出现——明初施耐庵所著《水浒传》。相对于以往的武侠小说,《水浒传》详细地描写了诸多武术门派和具体招式,这些大多来源于当时真实人物和套路,甚至成为许多练武之人寻找祖师的依据。

  戳脚被武林推为“北腿”的代表,享有“北腿之杰”的美誉。它以手脚并用、腿法突出、内容丰富、技击性强、攻防结合严密为特点。戳脚最初的记述便来源于《水浒传》,花和尚鲁智深“一脚点翻”邓龙的“点腿”和武松醉打蒋门神时运用“玉环步鸳鸯脚”便是戳脚中的经典招式。因为《水浒传》中众多好汉精通此门武功的缘故,戳脚又被称做“水浒门”。

  《水浒传》所创造的高度至今仍然无人能超越。在之后500多年的探索中,人们发现武侠小说继续生存并重新赢得青睐的方法是“改变”。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何时产生?

  最早的武侠电影又是哪一部?

  什么人凭借高超武功令中国功夫首度扬名海外?

  哪一部影片,创造了中国武术电影前所未有的高峰?

  李小龙传奇

  

  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成电影《火烧红莲寺》,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武侠电影。

  

  《火烧红莲寺》一上映便红极一时,票房和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3年内,为满足观众要求,该片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由此掀起。1929年至1931年3年间,上海的50多家影片公司拍摄了250多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可见武侠电影在当时受欢迎程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武术作为中国的“国宝”、“国粹”,也开始伴随着国家建设新时代的到来重新得到发展。

  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并组织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和一大批长拳及器械套路。这些套路成为在群众和学校中普及武术的基本教材,之后,在国家体委统一指导下,各地相继建立了各种武术组织。当时在公园、街头甚至田间,很多人都在打简化太极拳。

  可惜的是,全社会的习武热情并未持续很久,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文革”的一场劫难,武术社团和武侠小说处于有节制发展甚至停滞状态,许多拳种和流派出现消退和失传的趋向,武侠影视几乎销声匿迹。

  然而,这一时期的香港,却是另一番景象。

  1971年,一个名为李小龙的年轻人,以一部电影《唐山大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他从中国到国外打擂,吸收国内外的各种拳法,以咏春拳为基础创造了截拳道,直到现在许多外国人还对中国武术心有余悸,认为截拳道是最凶狠的中国功夫。

  李小龙汲取了美国电影技术的先进经验,在电影拍摄节奏的要求上远远高于当时香港电影的要求。再加上李小龙本身武艺超群,身法奇快无比,甚至连摄影师也常常抱怨捕捉不好他的踢腿镜头,所以第一次与李小龙的合作大家都怨声载道。但当《唐山大兄》于1971年公映后,连创东南亚的票房纪录,李小龙的旋风迅速刮遍了全世界,英语中也由此多了“Kung Fu”这样一个单词。很多人相信,李小龙是以一己之力掀起了中国武侠电影的第二个高潮,同时他还在国外开设武馆,将中国武术传播出去的同时也使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辞世。4部半优秀的武侠电影,33年短暂的一生,李小龙却为中国武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了功夫的化身。同时,这位百年偶像的消失在当时造成了英雄真空,欧美与香港的电影公司开始在全亚洲寻找“李小龙二世”。这时,成龙出现了。

  功夫之王

  

  1978年,成龙凭借电影《醉拳》一举成名。观众如潮般涌向影院,争睹成龙的喜剧武打片。成龙大红特红了,成绩直追李小龙!随后,他又拍摄了《A计划》《警察故事》等多部电影,直到现在仍堪称经典。

  

  1994年出品的《醉拳II》,不但上映时好评如潮,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当年世界十大佳片之一,加上随后上映的《红番区》在美国市场也创下不俗的票房成绩,这标志着“成龙电影”真正走向了世界。

  有趣的是,成龙成名前拳打脚踢演武打片,想成为李小龙第二却不被承认。而后他立志成为自己,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功夫喜剧,此时反被观众称为“李小龙第二”!

  就在成龙所引发的功夫电影风潮席卷香港影坛的同时,一些影业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内地。

  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北京前门烤鸭店举行盛大午宴欢迎日本客人。席间,日方团长三宅正一谈到他正在学习中国的太极拳,小平同志兴趣盎然地介绍了太极拳运动的优点,并在几天后题写了“太极拳好”的题词赠与三宅正一。看似随意的4个字,却为“文革”期间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武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当时在场的还有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廖承志同志。第二年,廖承志在广州会见了香港电影工作者代表,提出了共同拍摄电影《少林寺》的构想。

  这部内地与香港首度合作的功夫影片历时3年,香港中原公司投资,张鑫炎任导演,大陆提供演员和场地。谁也没想到,正是这前所未有的尝试成就了这部在武侠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一经上映立即引起巨大反响,甚至轰动国际影坛,观众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国内的观影人数就达到了5亿人次。在那个国内电影票价仅1毛钱左右的时代里,《少林寺》竟创下了全球票房总额超过1亿元的奇迹,一举打破李小龙、成龙的票房纪录。

  电影的主要演员全都是全国单项或多项武术冠军获得者。片中武打都是真人真招,不用替身,更无钢丝、弹簧等特技,可谓“名将汇少林、真功上银幕”,这是《少林寺》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初涉影坛的李连杰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如今,他已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第三位世界级功夫巨星。

  电影《少林寺》不但成就了李连杰,更在国内外掀起了一场习武热潮。那段时间,很多孩子都找老师练武术,甚至有大量学生跑到少林寺,少林寺一夜之间变得非常风光,周围的武校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后,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包括武侠小说、武侠电影开始了高速发展,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特别是到了新世纪以后,国内外众多大师级导演纷纷涉足功夫电影,《英雄》《十面埋伏》《七剑》等一大批影片先后在全球掀起了追寻中国功夫的热潮。

  2000年,由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连夺最佳外语片、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等殊荣,声名再创巅峰,该片在2007年当选25部“改变好莱坞”的影片之一。功夫电影也成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最重要的题材,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继承、发扬、推广进程中无可争议的文化使者。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