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7版:独家连载
3  4  
PDF 版
老郑州
女人心事
郎朗
反贪局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老郑州

中原网  日期: 2008-06-17  来源: 郑州晚报  
赵富海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老坟岗曾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齐名。100多年前,蒸汽火车隆隆地拖来了老坟岗商业的繁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这里酿成一片滚滚红尘。这一切的高度集结,使老坟岗成为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和一面折射历史映像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老郑州及老郑州人生活的一个浓缩版。

  老坟岗拉洋片的魅力所在

  拉洋片所用的箱子是多种多样的。其圆眼(即观景孔)数量也不尽相同,少则二三个,多则七八个。其画片故事有《曹庄杀妻》《刘备赘亲》《小寡妇上坟》《水浒传》《西游记》等。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老坟岗拉洋片的内容又增加了抗日题材,如《天津义界三马路》《九一八事变》,以及介绍中国名胜风光的《中国城市》《北平长安街》等。当然有时也有淫秽色情的画片在其中。

  老坟岗“玩”拉洋片的十多家中,除了牛三来夫妇等三五户是单片的,其余是整套系列的图片。王汉臣是这几户系列片的佼佼者。他所用的箱子分上下两层:下边一层是暗箱,观众可通过看孔观看;上边一层是明箱,可摆放画片招徕观众。演唱时,两人分站在箱子两边,将装画片的镜框排成一行,一个从下层往里推,一个往外拽。拉洋片时,箱前设16个座位,每人收2分钱。48张洋片算是“大片”了,有五六米长,共分3层,每层16张,各坐16人,拉上两层32张时,明处的下一层16张是通过放大镜看的。人在暗箱里,两头各站一个人操作,中间1人招揽看客,操作人依次把上面的片取下推进暗箱,另一头就被顶击出来1张,由另一人拉推上一层里,直到48张依次推完。每次推顶都伴有唱腔,两端操作,一替一句轮流唱。

  这一头唱先拉拖腔:“哟——推那么推来,看那么看哪,40那个8张大换班呀!”

  那一头接唱:“哟……你往里面看一看呀,来到了北京万寿山哪!”

  接:“哟……真人照的活人相哪,说话咋不见人动弹哪?”

  拉唱:“哟……不会说话不怨咱哪,怨那照相馆里没照全哪!”

  另一家则是刘瑞兴的拉洋片,也是系列的。刘家的是水箱子,8张画片,单人操作。水箱子上备鼓、镲、小锣,装在木架上,由一人拉动小绳,各种乐器发出有节奏的响声。箱前设6个座位,每人收2分钱。水箱子是由一个人操作以唱为主的。如演《白蛇传》时操作人往上面注入一瓢水,轻轻摇动手柄,隐隐能听到暗箱里有水流之声,里面是个小木人,一男一女,晃动着身子,操作人拖腔拿调“叫卖”,模拟洋片中人物说唱。

  拉洋片的凭着嘴上功夫“叫卖”,若有若无地连说带唱,再加上有声有色的表演,在三五分钟内哄出你口袋里的2分钱。掏出2分钱的人甘愿被哄,落个心满意足。这就是拉洋片的魅力所在。

  老坟岗里还有类似拉洋片的“活动电影”,说是“电影”,其实不用电。它利用太阳光把电影小胶片通过小放映机照射在暗箱里的一块1米见方的白布(银幕)上,一次可供8人看,实际是一种无声电影。放电影的解说也是“叫卖”的一种形式,大凡电影解说用京腔说唱:“洋电影,真好看,卓别林就在这里边。杂技团小丑鼻子高,洋娘们儿穿衣服露着腰。出水芙蓉是洋妮,五分钱让你看个新儿……”

  片子有西方的《卓别林话剧》《杂技团》《出水芙蓉》片段,虽说它是无声片,但通过播放人绘声绘色的解说,加上它人会动,会表演,还真招人喜爱看,当然也比别的洋片贵,每人5分钱。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