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6版:独家连载
3  4  
PDF 版
38
38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中原网  日期: 2008-06-18  来源: 郑州晚报  
  老坟岗曾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齐名。100多年前,蒸汽火车隆隆地拖来了老坟岗商业的繁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这里酿成一片滚滚红尘。这一切的高度集结,使老坟岗成为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和一面折射历史映像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老郑州及老郑州人生活的一个浓缩版。

  话说郑州

  老坟岗的“柴绰”唱莲花落“口活”相当出色

  求签算命的称他们是“半人半神”。老坟岗的老人回忆,这些测字算命的都在老坟岗中间地带的游乐场、路口、戏院门口或茶馆门旁,在这些“半人半神”之中,袁海波、赵承汉、麻元任、“小糊涂”等生意最好,而“小糊涂”又是其中最受人尊敬的测字先生。他的“口活”言路宽,说古道今,故事性强,听他测字算命是一种享受。“小糊涂”真名叫李先建,是濮阳县两门集人,其真实身份是冀鲁豫边区党委敌工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豫北纱厂党委书记。仙号“小糊涂”的李先建测字有两件道具:一是铜板,供人写字他测;另一件是一小黑桌,放有收钱的小笸箩,每测一字2角钱。他自称来自北京天桥,是天桥张半仙第12代传人。

  乞丐是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单元层次。《吕氏春秋》中记载,“闻乞人歌于门下而悲之,动于颜色”。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有乞丐了。乞丐作为江湖社会的一支,与诸流厮伴相依,地位低下。为此,他们面对社会现实,必须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生存方式。这也许是民族文化传统对其特殊人格熏陶的结果。

  老坟岗的乞丐在江湖上称之为“柴绰”,即靠打莲花落乞讨。打莲花落除了竹板,全靠三寸不烂之舌“叫卖”。一副竹板一张嘴是他们维持生计的全部,所以乞讨者的说功即“口活”要有特色,要能动之以情,打动人,才能求得施舍。

  莲花落有很多叫法,如呱嗒板、莲花、七块板、过街调、外八撮等,最早为僧人募化时所唱的警世歌曲,后渐被乞丐乞讨时演唱。唱莲花落的多是见景生情,即兴编词。以后莲花落加入了单弦大鼓、小锣、小钟、梆子等十种乐器,一人手脚一齐动作,又称之为“十不闲”。

  乞讨工具是竹板。以后登上大雅之堂的“快板书”,无论是李润杰这种专门快板书艺术家,还是冯巩、郭冬临这种“反串”快板书表演,用的仍然是右手两块竹板,左手五块竹板击节。

  老坟岗的“柴绰”唱莲花落“口活”相当出色,口齿伶俐。他们除了说唱些讨好奉承话之外,还能将所到生意家的商品名称、产地、性能,甚至发明人和创始人的姓名也能编唱到唱词里,颇能显现出文化色彩。如果唱了半天不给钱,他们还会编些骂人的唱词来骂你。这就暴露了他们的“流丐伎俩”,也正是寄生于社会肌体上的乞丐的本性。

  赵富海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