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7版:中国网事
3  4  
PDF 版
网游赚钱就靠“很黄很暴力”?
这些网上新语你知道吗?
大三女生遭“人肉搜索”被迫休学
央视主播炒股炒成千万富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网游赚钱就靠“很黄很暴力”?

中原网  日期: 2008-06-19  来源: 郑州晚报  
  

  网友提议封杀“引诱青少年一夜情”的网游《劲舞团》

  5月21日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三天,就在这一天,一段令人发指的“辽宁女辱骂灾区人民”的视频开始在网上迅速传播。一名辽宁女子在视频里口没遮拦地辱骂地震灾区人民近5分钟,引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公愤。沈阳市公安局苏家屯区分局顺藤摸瓜,于当天中午在一家网吧将其拘捕。

  据称,她辱骂灾区人民的原因竟然是:哀悼日全国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网络游戏《劲舞团》因而停止营运。至此,网友们掉转枪口,开始口诛笔伐《劲舞团》,关于网游的盈利模式及其对青少年的危害性,再次成为焦点话题。有网友分析认为,《劲舞团》因其浓重的荷尔蒙气息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以它为代表的网游背负着沉重的“原罪”和愈演愈烈的“恶”。

  考问一 面对未成年的孩子,网游为何鼓吹纵情与虚拟婚姻?

  事发后,批评《劲舞团》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有网友提议有关部门封杀该款“引诱青少年一夜情,导致青少年性格孤僻”的游戏。与此同时,也有细心的网友分析认为,有人幕后操纵该女子录制并传播这段视频,操纵者极有可能是同类游戏的竞争对手。该女子在视频开始时说:“是不是傻啊?我都录一遍了,你叫我再录一遍干什么?”据了解,这名女子虽然注册了《劲舞团》的游戏账号,但从未激活过,她并不是《劲舞团》的玩家。

  《劲舞团》在韩国本土几乎无人问津,2005年被引进到中国。它在韩国未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技术含量”偏低。但这款网游来到中国之初,因为它简单轻松的特性,受到了部分少女网民的喜爱。随后,大量少男网民蜂拥而至。事实上,绝大多数少男网民对游戏本身并不感兴趣,他们中的很多人从一开始就“动机不纯”——与其说是去玩游戏,不如说是去结交少女网友。就这样,《劲舞团》的人气迅速蹿升,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了100万。

  这款游戏的卖点是“开房”和“结婚”。男女玩家一拍即合后,可以“开房”跳舞;情投意合的,还可以“结婚”;“结婚”后“感情不和”的,可以随时“离婚”。游戏中花钱购买的“舞服”花哨甚至性感,直接勾起了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朦胧的好奇心和不成熟的欲望。

  网友们给《劲舞团》“颁发”了许多“荣誉”:“中国最大的婚介所”“最佳一夜情游戏”“最容易泡妞的网站”等。还有网友这样归纳《劲舞团》游戏的程序:“认识-长聊-结婚-见面-上床-分手-拜拜”,其中,“结婚”之前的一切发生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见面”以后的一切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考问二 抛开“性”“暴力”和“攀比”,网络游戏是否还能赚到钱?

  这段视频是其竞争对手“幕后导演”的?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因为,借机炒作中伤竞争对手有足够的利益动机:暴利。据了解,《劲舞团》在中国取得成功后,又有多款同类游戏陆续上市。卖道具,以及卖“网友私人广告位”,是《劲舞团》的主要盈利手段。

  该网游公司还开设“同城约会”功能,以“地利人和”为原则,间接引导了少男少女玩家的“一夜情”。除了“性”,还有“攀比”。玩家们可以在游戏中购买服装等虚拟道具,这些道具因其炫目程度不同而价格不同,一件“高档衣服”,价格高达三百元。游戏中弥漫着一股攀比“穿着”的不良风气,有网友自称“不吃不喝也要穿得体面”。据统计,《劲舞团》玩家的人均月消费额在50元左右。

  事实上,不仅是《劲舞团》,几乎所有的网游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在那个虚拟的游戏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有钱就有特权,花钱就能买到特权。“很黄很暴力”这句流行语,是网友们对当前中国网络游戏现状的概括。试问:抛开“性”“暴力”和“攀比”,网络游戏是否还能赚钱?

  网络头条

  是现实的恶,还是网络的错?

  视频事件引发的批评声浪,并不仅仅针对《劲舞团》这一款游戏;公众考问的,是整个中国网游产业的“原罪”,以及愈演愈烈的“恶”。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网络游戏急需“分级”,有关部门应对网游内容的良莠与尺度进行制度化的管理。

  当网友们把矛头指向网游时,网游公司的回应是: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网友们的不良行为与游戏本身无关。

  的确,随着社会思潮的日益多元化,形形色色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正在影响青少年。或许,即使没有网游,有些没长大的孩子仍然会“一夜情”“堕胎”……但是,对于思想尚未成熟、世界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而言,“引导”的正面或负面,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或堕落。网络游戏充当了推手的角色,它们把站在十字路口左顾右盼的迷茫少年推上了歧途。

  不可否认,有部分网络游戏内容健康且寓教于乐。但与此同时,那些打着“高科技”和“绿色产业”幌子的网游,正在榨取黑色或黄色的暴利。据《广州日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