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
郑州乒乓球大热,可谓人手一拍
“乒乓球运动迅速发展,除了民族精神的号召外,和这项运动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顺应了当时的大环境也有一点儿关系。那时候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大型剧烈的体育活动自然不受提倡。”原郑州市体育总会乒网协会的秘书长姜楷夫说。
12岁与乒乓球结缘的姜楷夫正式练球是在1960年,当时郑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开始设立乒乓球班,训练场地在风雨球场旁边的席棚里。并在郑州七中、八中、十六中、省直中学、纬一路小学、纬五路三小等一批中小学重点开展乒乓球活动和训练。第二年9月,郑州市有了第一任专职乒乓球教练,他就是尹成名。
1962年1月4日,姜楷夫的偶像、国家乒乓球队容国团及优秀运动员胡道本、曾传强等来到郑州,在郑州市风雨球场、郑州电力学校礼堂(城隍庙大殿)和省军区进行表演赛。
“当时真是一票难求啊!我只得到了一张票,热爱体育的老爸想去看,我的班主任潘敬礼和俄语教师王敬轩(均为河南省著名教师)也想去看,最后没办法,我只好委屈老爸,把票给了老师,两位老师一人看上半场,一人看下半场。”此次容国团表演赛,将郑州人对乒乓球的热情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谓人手一拍。学校、机关、单位,各种地方都可见打乒乓球的。有的不过是临时凑的桌子,好一点的垒个水泥台,尤其是学校,课间休息时一个班的学生排成两队,一人一板,打过就换人,打得好的看着对面走马灯似的换人,那感觉真是棒极了。”
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第二年,姜楷夫在风雨球场举行的郑州市青少年乒乓球赛上,获男单第一和郑州市第五届全运会乒乓球赛男单、男团冠军,并蝉联5届,被人称之“一到赛场上就成了小老虎”。1964年河南省第二届全运会,姜楷夫获单打第四名,在团体赛中打败了代表新乡参赛的国家队队员冯连恩和河南省省队队员刘欣石,独得3分,为郑州队取得优异成绩立下汗马功劳。
本文未完,请继续阅读C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