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4版:国际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日官兵参观对方军舰
日媒报道日舰访华
大多与事实不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日媒报道日舰访华
大多与事实不符

  

  与日舰一起到来的,是日本媒体的杂音。

  由于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是第一次访问中国,这次交流活动吸引了包括来自多家日本媒体在内的两国记者前往报道。可是,日本媒体的报道一出来,却有些变了味道。

  日媒爱做“忧患式”报道

  对于这次意义重大的访问,日本媒体却释放出不少弦外之音。共同社23日播发报道说,日舰是在“反对”声中访华;日本《产经新闻》24日的报道则预测,日舰将受到“冷淡的欢迎”。在“涟”号抵达湛江港之后,日本媒体的调子依然“灰暗”。25日《每日新闻》报道的标题是《反日舆论迫使中国领导层慎重扩大日中交流》,同一天《日本经济新闻》做了《从接待安排看出中国舆论依然不信任日本》的报道,《读卖新闻》的标题则是《中国担心日本舰艇访华引发“反日”举动》。

  看过这些报道,给人一个印象:中国“怠慢”了日本自卫队舰艇。但一些参与报道的中国记者的印象是,双方交流的气氛是轻松的。

  “中国军人给我的感觉是不卑不亢,既不谄媚,也不轻视。”一位参与报道的中国记者说,一位中国军人和这位记者聊天时表示,本着学习的态度,对方舰艇武器的现代化、舰艇管理的到位给他留下一定印象。

  “如果说交流有什么障碍的话,那就是语言不通,对方不会汉语,我们不通日语,双方的英语也不是太好。”另一位参与报道的中国记者说。

  多项报道与事实不符

  不止一家日本媒体报道称,由于“中国国内存在反对海上自卫队舰艇来访的声音”,所以“一些交流活动被取消”,“日本媒体的采访也受到限制”。

  这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也有出入。

  比如,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海上自卫队音乐队的演奏会已被取消”。但经过记者核实,演奏会取消纯属子虚乌有,时间定在27日下午。该报道还称,日本媒体在当地的采访“受到限制”,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到场采访的日本记者多于中国记者,按照对等原则,采访活动时中日双方各派出人数相同的记者,而并非日本媒体所说的限制日本记者采访。

  又比如,《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中国国家媒体对日本舰艇入港并未做显著的报道,很多湛江市民也不知道日本舰艇已经入港”。实际上,只要上网随便查查就会发现,仅一家通讯社刊发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抵达湛江开始友好回访》的报道,就有至少近60家中国网络媒体转载。而且,在湛江港的采访队伍里,《湛江日报》和湛江电视台的记者都在其中。一位参与报道的中国记者说,当地媒体已经报道了日本军舰到访的消息,日本媒体的报道不知从何而来。

  “急于求成”心态作怪

  “我个人认为,日本媒体所谓‘海上自卫队舰艇是在反对声中访华’,这种概括有以偏赅全的嫌疑。”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高洪研究员说。

  “目前日本舆论有这样一种倾向,急于摆脱祖先留给他们的历史包袱,希望周边国家,包括那些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表现出热情、表现出欢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所长杨伯江认为,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造成日本媒体报道的扭曲。

  高洪认为,如果日本媒体真的很在意“反对声”,就应该向日本国内呼吁,多做有助于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事情,用实际行动改变别人对他们的看法,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据《国际先驱导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