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主角
李国令
男,63岁
河南省电力公司退休职工
和李国令老先生约好在嵩山路上的省电力公司家属院门口见面。当面色红润的李国令健步走来,飒爽地站在记者面前,记者有些诧异。63岁?老先生?真是不像。叫老先生?怎么那么别扭。冒昧地忽略年龄,称一声李先生吧。
晚报记者 牛志强/文 白韬/图
圣火照亮人生
走近咱们的火炬手(十二)
除了爱好体育运动,李国令还喜欢收集、剪辑和奥运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且自制了几大本“百年奥运、百年盛典”集锦册。
初出茅庐 以为发令枪是步枪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柏林举行。中国派出了140余人的代表团,参加了近30个项目的比赛。最终,除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他中国选手在初赛中即遭淘汰。一家外国的报刊发表了漫画讽刺中国人: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抬着一个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
听到这个“典故”的时候,李国令还在平顶山的农村读小学五年级。那时,已是1959年,“东亚病夫”的称谓早已经不是新鲜词汇,但还是深深地刺激了要强的李国令。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后,李国令要当一名运动员的想法渐渐成熟。“那个时候,方方面面条件都差呀,我就选择了跑步这个项目,除了两条腿,也不需要什么投资。”李国令如是说。
上世纪60年代初,乡间小道和田埂上都留下过李国令跑步的足迹。但是直到初中毕业那年,在城里的学校举行运动会时,李国令才第一次见到了画着白线的跑道,才见识了发令枪。“我以为是步枪呢,原来是比赛专用的发令枪。”若干年后再回忆,李国令没有掩饰自己当年的“孤陋寡闻”。
热血青春 和同学重走长征路
随后,李国令到平顶山煤校读书。为了让自己变得专业一些,他花费一毛八分钱买了一本《田径》通俗读本,比照着自己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1965年,李国令终于代表所在的平顶山煤校,第一次参加了平顶山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1年后,他再度参赛,并作为运动员代表发言。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李国令的运动员生涯算是终结了,但是热爱运动的他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1966年10月,李国令和平顶山煤校的5位同学一起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征程。他们6个人从江西瑞金出发,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跋山涉水1000多公里,最后于1967年1月抵达贵州遵义。赶到遵义后,脚上的布鞋已经完全不成样子。
无心插柳 帮乡亲追回一头牛
参加工作后,李国令先是在焦作的煤矿当了几年矿工,后来成为一名电力基建工人。虽然工作辛苦,而且常年野外作业,但他始终坚持每天长跑,也经常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就因为坚持晨跑,他在平顶山工作的时候还无心插柳地帮单位附近村子的乡亲追回了一头已经被人偷走的牛。
“那时,我正沿着工厂附近的河堤跑步,前面不远有个人牵着一头牛。看见我往前跑,那个人丢下牛就自个跑了。原来,那个人是偷牛的,以为我是牛的主人,发现丢牛追上来了。”说起这事,李国令乐了。
坚持不辍 在巴基斯坦也赛跑
1987年,李国令走上了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的领导岗位后,倡导并组织开展了“春节大家跑”活动。“单位的职工、家属都可以参加,算是春节团拜了。但是起初有些人不太接受,觉得大过年的跑什么步,但我觉得运动锻炼是个好事。大年初一啊,那么冷的天,我背心短裤带头上阵。”李国令起了表率作用,“春节大家跑”作为公司的一项传统被坚持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年春节前,李国令到巴基斯坦出差,顺便看望在那里施工作业的工人。中国传统的春节是在巴基斯坦过的,李国令就组织在那里工作的四五百名员工举行了“春节大家跑”活动。
2000年李国令到安阳市电业局任职后,他带领着新的同事,把体育活动搞得如火如荼。李国令所在的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和安阳市电业局也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
2007年,已经退了休的李国令,参加了首届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半程比赛,并胜利跑完。现在,李国令坚持每天参加体育锻炼。跑步、散步、太极、篮球,都是他的传统项目。
我型我秀 家里出了奥运快男
最近,李国令每天关注奥运火炬的传递,企盼着亲手传递祥云火炬的那一刻。而李国令能通过有2万人报名参与的海选,成为河南的火炬手,也是一路过关斩将。“去年,可口可乐开始选拔奥运火炬手,我就报名了。当主办方通知我到开封赛区参加初选时,我的家人都没当回事,觉得比赛也像超级女声。我女儿说就当我去旅游,还让我顺便带些桶子鸡和油炸花生米回来。到后来我一路闯关进决赛了,家人惊喜又自豪,想着家里出了个奥运快男,都开始全面关注并支持我。那次是现场直播,家人都在电视机前守着。当时,是笑星范军宣布我当选火炬手的,我真是激动坏了,兴奋得喊叫起来。”说起一路走来当选火炬手的过程,李国令很是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