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5版:密码 上一版3  4下一版
马耳他的小岛渔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马耳他的小岛渔民
我们乘坐渡轮前往马耳他岛。 站在船舷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玻璃般透亮的海水和蓝得炫目的天空。位于地中海中心位置的马耳他是个典型的岛国,在这个拥有40万人口岛国的四周是一汪水的世界。那么,现在靠海吃海、以捕鱼为生的马耳他渔民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呢?而今的马耳他渔民将向我们展示一种怎样
街头骑士文化

  渔民哈克多的生活

  走出马耳他港,马耳他首都“瓦莱塔(Valletta)”立刻出现在眼前,这是马耳他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

  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在森格里亚(Senglea)公园的瞭望塔上我们看到了一些“耳朵”和“眼睛”图案。这些标志是什么?又有着怎样的寓意呢?

  明媚的地中海阳光下,马耳他岛东北部最著名的渔村“玛索罗克”码头显出了一种格外的从容和充实。只见岸边的渔民有的在归整渔网,有的在清洗船只。此时,一位大嗓门、身材魁梧的渔民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攀谈之后,我们了解到这位健壮的渔民名叫哈克多。他说:“每次捕鱼归来,打扫完渔船上岸后要做的,就是要修补这些刚刚被海豚咬破的鱼网。”从哈克多那生气的表情、激动的声音中,可以看出他对海豚的怨恨与无奈。

  哈克多娴熟地补着鱼网,手虽然粗糙,却能穿梭走线。从16岁开始出海打鱼,哈克多就和“渔民”这个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妻子曾是海对岸的一个渔家姑娘。现在他们生有两个女儿,女儿嫁的也是渔民。由于妻子晕船,婚后都是他一个人独自出海捕鱼。他的渔民生活已经持续了46年。

  在马耳他,渔民将自己的渔船称为“鲁祖”,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伙伴。停泊在码头的鲁祖外形都极为相似,但奇怪的是在很多鲁祖的船头还装饰有两个长相不一的眼睛。为什么森格里亚瞭望塔上会有“眼睛”标志,而渔船上也会有呢?难道这是他们的图腾?

  哈克多告诉我们,关于眼睛图饰的来源,其实当地有很多说法。有人说这源自公元前12世纪的海上霸主——腓尼基商人。腓尼基人擅长贸易并积极开拓殖民地,而纵横四海的腓尼基商船的船首通常就绘有一对眼睛。他们用这对象征着阴府之神奥西里斯的眼睛恫吓海上的邪物,从而保护船主和船上的货物;但也有人说,这双眼睛来自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有人说这是古罗马人遗留下来的,因为在古罗马军舰的舰首通常也会装扮有眼睛。

  我们不清楚马耳他的其他渔民是否满意自己的生活,但哈克多确实是一位极其热爱渔家生活的人。哈克多告诉我们,每天下午5点左右是他出海撒网的最好时机。征得同意,我们相约第二天下午一起出海捕鱼。

  暂别了哈克多之后,我们徜徉在马耳他岛的碧水蓝天之间。古朴宁静的中世纪古城和气势辉煌的大教堂传递着马耳他厚重的历史。

  由于马耳他处在地中海中心的位置,是一个多丘陵、海岸曲折、港口水深隐蔽的国家,所以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极度崇尚紫红色的腓尼基人来到了马耳他,并定居于此,他们强迫奴隶潜入海底采取海蚌,从中提取鲜艳而且能长久着色的颜料,然后将用紫红色染料染成的布匹运销地中海各地。

  历史上,腓尼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诺曼人、西班牙人,曾先后成为马耳他的主人。1523年,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得岛移居这里。随后,法国人和英国人先后占领马耳他。1974年12月13日,马耳他共和国正式成立。

  由于各种文明风暴般在这个小岛国上匆匆划过,因此有人将马耳他历史文明称之为地中海文明。

  据说约3平方公里的科米诺岛,是目前马耳他唯一没发现巨石神庙的地方,但历史上这里却曾是海盗经常出没的场所。如今由于这个岛上只有一户居民定居于此,人们又称其为“一个人的小岛”。为什么仅有一户居民居住在科米诺岛上呢?

  一个巨大的问号萦绕心头,我们决定前去寻求答案。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行,海上出现了一个隐秘的小山洞。据说,当年这儿就是海盗盘驻、出没的地方。在深邃的岩洞中艰难爬行了10分钟后,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花的世界。带路的船夫告诉我们,“科米诺”的意思是指岛上大量生长着的一种香料植物——孜然芹。

  如此美丽的地方,难道真的只有一户居民居住于此吗?这又是怎样一户特立独行的人家呢?

  经过近一小时的寻找,我们在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看似加工厂的地方停下了脚步。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76年前,萨尔吾的妈妈一家迁往此岛,成为了岛上的第一户居民,而萨尔吾本人56年前就出生在这个袖珍小岛上。起初,妈妈一家依靠捕鱼和种地为生,如今,凭借萨尔吾的一手修理手艺,打鱼和种地已成了他们的放松方式。

  出乎想象,科米诺小岛上的生活设施相当齐全。这里有电灯、电话、自来水,甚至象征渔家现代化生活的渔船和修理厂。但我们还是不解,为什么仅有萨尔吾一家人可以居住于此呢?

  原来,当地政府为了有效保护小岛自然生态环境,在萨尔吾一家居住此岛的数十年后推出了禁止他人在岛上建造房屋的政策。于是,萨尔吾一家成为了岛上唯一一户可以居住于此的合法居民。正因如此,有人称萨尔吾是“拒绝进入21世纪的人”。

  只有一家人居住的小岛

  哈克多

  马耳他风景

  与哈克多一起捕鱼

  按照约定,太阳西下前,我们与哈克多相约码头,一起出海捕鱼。

  大约行进了一个小时,哈克多在一个靠近海岛的环形地带放慢了船速。他说,凭借多年的出海经验,今天选择相对平静的海域撒网应该是正确的,一方面是因为鱼总喜欢集中在风浪小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能确保第二天收网时人与鲁祖的安全。

  等哈克多撒完最后一张网,地中海平静的海面上已经开始闪烁着夕阳的余晖。哈克多一天的工作宣告结束,剩下的是等待第二天清晨的收网。

  渔民的一天从黎明前的黑夜开始再次拉开帷幕。灯火阑珊下,当整个城市还在熟睡,我们与哈克多再次相约起锚出港。拂晓时分,我们终于赶到了哈克多昨天下午撒网的海域。哈克多开始了一天中最为紧张忙碌的收获时刻。

  看来还不错,第一网就捕到了3条鱼。哈克多说,这是一个好兆头。

  突然,哈克多的神情发生了一丝变化。只见他沉着地操起鱼钩,用力将鱼网提了起来,一条大章鱼落网了。从哈克多喜悦的笑容中我们感受到了工作带给他的那种无可比拟的幸福与快乐。

  当哈克多收完最后一张鱼网时,太阳依然没有跳出海面。在返航的途中,哈克多掏出手机,预先给老伴打了一个电话,既是报平安,也是让老伴能提前到码头接他。哈克多说,这是他与妻子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

  当行驶的船只离岸边越来越近时,哈克多的老伴果然早已等候在码头。

  哈克多一家再次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在古代苏美尔人的史诗中,天堂被称为“迪尔曼”。在哈克多看来,马耳他就是他的伊甸园,就是天堂。面对风起云涌、气象万千的世界,无数个像哈克多的渔民,总能像海明威笔下的老渔夫桑提亚哥那样坚强不屈。他们永远都是精神上的强者,是“马耳他的硬汉子”。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