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1版:郑州县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昨日千余人始祖山上拜“娘娘”
新密端掉一个“打手市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年年有个六月六,黄帝嫘祖拜天地……”这是新郑的一个顺口溜
昨日千余人始祖山上拜“娘娘”

  “年年有个六(新郑民间读‘吕’音)月六,黄帝嫘(lei)祖拜天地,具茨山(现更名为‘始祖山’)上把婚配,炎黄子孙是后裔。”始祖山下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黄帝的正妃嫘祖种桑养蚕,改变了人们衣不蔽体的生活方式,使人类向文明迈了一大步。昨日是黄帝与嫘祖的大婚纪念日,新郑市组织举办了“第八届嫘祖文化节”活动,上千名市民、游客走上始祖山,敬拜嫘祖。 晚报记者 王军方 文/图

  “我到仙境了!”

  昨日7时许,记者驱车向西南方向行驶,大约40分钟时间,来到了始祖山脚下。巍峨壮观的始祖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游客争先拾级而上。

  “这洞真奇怪,里面可凉快了,好像天然的冷库。”一游客兴奋地向记者说,他查阅资料得知,这个洞叫“黄帝屯兵洞”,相传是黄帝屯兵驯兽的地方。洞中十分阴暗,打开灯光,前边是一条曲曲弯弯、深70余米的山洞,洞两侧有虎、熊、豹等猛兽雕塑,洞深处有黄帝、风后等人的塑像。

  出了洞,游客继续拾级而上,天气变阴,山谷中涌出了团团浓雾,不时传来:“啊——我——到——仙——境——了!”

  两位年轻女士带着两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在游客中特别显眼,两位老人显然有些体力不支,但她们依然手扶栏杆顽强攀登。

  “始祖山真是越来越漂亮了,和我以前来的时候大不一样。”81岁的老人张秀英说,她和另外一位老人刘京宣今年都已81岁了,来自尉氏县朱曲镇,大老远跑来就是为拜嫘祖的,为此她们提前1天时间就出发了,在始祖山下的农家住了一晚上。

  千人始祖山上拜嫘祖

  9时许,记者登上始祖山顶,山顶上前来拜祖的人很多。

  始祖山顶峰西侧,坐西面东的是重修于明隆庆三年的轩辕庙,它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全石结构,内有黄帝塑像。轩辕庙西侧,是2002年修建的嫘祖宫,里面有黄帝正妃嫘祖塑像。

  9时50分,随着9声炮响,拜祖仪式开始,新郑市副市长景雪萍贡读拜祖文,新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林华敬献花篮后,众人纷纷敬拜嫘祖。

  今年76岁的河南新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国鼎说,他老家距始祖山只有10多里地,他12岁时第一次上始祖山,恰逢是农历六月初六。上山时,领路人无意间说出“年年有个六月六,黄帝嫘祖拜天地,具茨山上把婚配,炎黄子孙是后裔”这样一个顺口溜。当时的赵国鼎感到非常好奇,正当他发问时,旁边一位登山的老人搭话了:“你记性真好,这是早年老人传下来的。”

  带路人和老人之间的对话,让赵国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赵国鼎从事黄帝文化研究工作,对顺口溜进行了实地调查,他惊奇地发现,当地每逢六月初六就有庙会,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拜嫘祖。

  赵国鼎说,据《史记》记载,在遥远的黄帝时期,人们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艰难地生存发展。黄帝的正妃嫘祖,首先发明了种桑养蚕、缫丝织帛的技术,她跋山涉水,不遗余力地传播、推广这项技术,人类从此改写了穿兽皮、披树叶的历史,但她却因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病逝途中,后来她被人们称为“衣身之祖”。

  赵国鼎认为,嫘祖把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她的聪明勤劳和创新精神非常值得世人学习。从西汉时期开始的“丝绸之路”,将中国的蚕桑丝织技术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使中华民族的智慧得到了全世界认可。赵国鼎说,嫘祖积极传播技术、乐于助人的处事方法是和谐的体现,黄帝能一统天下,与有嫘祖这样一名“贤内助”分不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