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第二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先看看
现在吃的水
是哪儿来的
解读“三水润郑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解读“三水润郑州”
现在吃的水90%来自黄河,两年后吃的水就有南水北调过来的
再过几年等洛阳水引来后,就算黄河断流郑州也不怕,而且水质更好

  现在水源靠什么?

  西流湖污染,90%吃水靠黄河

  说起吃水,郑州市民首先想到的是西流湖,据自来水公司宣传处副处长李怀明介绍,上世纪60年代,因为贾鲁河水量大,没有工业污染,所以西流湖水质很好,成为我们的主要水源。到了上世纪70年代,水量减小,于是开始启动黄河水。再后来引黄河水由明渠改暗渠,郑州吃水90%就靠黄河了,“西流湖已经不是郑州的大水缸了”。

  据了解,目前作为郑州吃水备用水源的,主要是常庄水库、尖岗水库和石佛沉沙池。两个水库的日常水质监测保持在三类水,符合国家对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黄河水质咋样?

  有小浪底调沙,水质好多了

  “黄河的水浑,很多人都知道,甚至曾经有过一碗水半碗沙的说法。不过这都是过去了。”自来水公司负责人说,在小浪底水利工程建成后,黄河水的自净能力提高很多。在2002年左右,黄河水是五类水,水质比较差,勉强能够作为饮用水。但是经过小浪底工程的调沙之后,现在已经达到并稳定在了四类、三类水。

  小浪底水利工程不仅对调节黄河水流量起了大作用,还极大提高了黄河作为我们地表水源的安全度。

  

  万一黄河污染咋办?

  别怕,备用水源可撑80天

  如果黄河发生了严重污染,郑州市民吃水怎么样?对此郑州自来水总公司的负责人表态:“节俭一点,备用水源可以保证市民80天吃水。”但是这是在非用水高峰季节,同时保证在节俭使用的前提下。

  据介绍,郑州的尖岗水库和常庄水库储水量都达到3000多万立方米,而仅石佛沉沙池的蓄水量也够全郑州市吃三五天。

  为什么要从洛阳借水?

  长远打算,摆脱对黄河水的过度依赖

  把洛阳陆浑水库的水引到郑州,主要是考虑郑州的长远发展,并非现在已经到了没有水可吃的地步。

  张可欣介绍,目前郑州市水源90%靠黄河,其中中法水厂、柿园水厂靠黄河地表水,东周水厂和石佛水厂,靠黄河滩区渗的地下水,所以黄河如果出现问题,对郑州是致命的打击。“有了‘南水’和‘西水’以后,就打破了我们对黄河水的过度依赖。将来即便是黄河断流,郑州也不用担心没水吃。”

  据负责“西水东引”规划设计的郑州市水利局引黄办的孟先生说:“郑州的发展速度很快,城市框架成倍拉大,南水北调将来也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吃水,所以西水东引是长期的发展规划。”

  

  外来水水质如何?

  放心,比现在的黄河水要好许多

  “西水东引主要是解决饮用水问题,到时候从洛阳引过来的水将直接进入水厂管网,经过净化处理后进入城市管网,最终成为市民的饮用水,而且作为饮用水源水质也会比黄河水好。作为现在饮用水源的黄河水,将主要作为农业灌溉使用。”孟先生介绍。

  张可欣也称,南水北调工程预计在2010年可以向郑州供水,除了水量足够,水质也比现在的黄河水要好许多。

  

  

  引水工程会助涨水价吗?

  “投资13亿,将来肯定要转化的”

  “需要投资13亿。这个西水东引工程我认为政府决策时,应该考虑到市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但张可欣直言不讳,“这么大的投资,将来肯定是要转化的。”

  自来水公司的人员说,因为自来水公司的成本一直增加,“其实去年就到了调价的时候,但是因为CPI居高不下,政府谨慎起见一直对水电气等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品的价格保持稳定”。

  看数字 学节水

  人均水资源212立方米

  不足全国平均水平1/10

  据负责“西水东引”规划设计的郑州市水利局引黄办的孟先生介绍,据测算,我市人均水资源仅有212立方米。就是说,我市一年人均水量才212立方米,不到河南平均水平的一半,更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10。

  

  私开滥采严重

  地下水位每年降两米

  根据郑州市城市污水处理量和污水处理率反推城市供水量,2006年日平均供水总量为102.57万立方米,其中公共供水为59.18万立方米,在册管理地下水供水5.62万立方米,私开滥采37.77万立方米。也就是说,郑州市每天有近4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是非法开采,这个数字十分惊人。

  地下水私开滥采现象直接导致城市地下漏斗区形成。根据《郑州市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中水位监测资料显示:我市浅层地下水形成两个漏斗区,总漏斗面积达160平方公里;郑州市地下水位平均以每年2米的速度在下降,漏斗中心下降的速度为每年3.1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