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2版:2008奥运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潘冬冬:“陪”队友参加奥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两次倒在最后关头,从不轻言放弃梦想
潘冬冬:“陪”队友参加奥运
晚报记者 董洪刚/文 白 韬/图

  潘冬冬

  身高1.93米,今年23岁,2000年,被选入省体工队练跆拳道,2003年进入国家队。

  为了省钱不穿鞋

  在上小学二年级之前,潘冬冬都不“喜欢”穿鞋子,在家和上学的路上,冬冬把鞋子背在身上,到了学校门口才穿上鞋子。放学的时候,刚出校门就把鞋子脱了,到了家如果家里没有人,他就把鞋子从墙头扔到院子里。

  难道是潘冬冬不爱干净,养成了不穿鞋的习惯吗?冬冬的妈妈杨俊华否定了这个猜测“冬冬从小就非常懂事,他是怕老是穿就容易把鞋子穿烂了,没有钱再买了,光着脚总比把鞋子穿烂了划算。”直到上三年级,冬冬才穿习惯鞋子,但是他仍然很小心地穿,怕一不留心就把鞋子穿破了。

  潘冬冬在焦作体校上学的时候,他每个月的生活费都压缩到最低线,他一个月的花费是100元以内,不说买生活用品了,就是吃饭都很困难。在学校里,潘冬冬常年以吃馒头为主,很少吃蔬菜。“听他们同学说,冬冬由于长时间吃不到菜,为了解菜瘾,他就去买几根黄瓜,自己用小刀把黄瓜削成小条条,浇上些醋就成了难得的菜了。”说到这里,杨俊华觉得对不起孩子。

  挣钱供妹妹读书

  在家里排行老二的潘冬冬,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家里的月收入很低,只能在温饱线上下浮动。潘冬冬的哥哥就曾因为家里拿不出钱而放弃了继续从事散打运动的机会,他十六七岁就外出打工,挣钱给家里还买房子的借款,还要给弟弟交学费。

  在跆拳道界小有名气的潘冬冬,也经常出去打比赛,拿回奖牌就能够得到些奖金,他把这些奖金的一部分供给在郑州读书的妹妹,交学费和生活费。在北京体育大学读书的潘冬冬,也要自己给自己交学费,最后把剩余的少部分交给父母。“现在妹妹上学主要是冬冬供应着,他平时身上没有多少零花钱,我去他们训练队看他的时候,他的队友都开玩笑说冬冬抠,我心里知道,他没有钱,不可能大手大脚地花钱啊。”母亲杨俊华为有个这样懂事的孩子感到骄傲。

  奥运会是理想不会放弃

  潘冬冬2000年进入河南省跆拳道队,2年后顺利进入国家队。在国家队他训练很刻苦,在国内外大赛中也有不错的成绩。年轻的潘冬冬就暗下决心要好好地去训练,争取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男子84公斤级项目上,潘冬冬在国内的对手也并不多。

  然而,由于国家队战略上的安排,根据跆拳道队奥运会选拔成绩,潘冬冬最终作为同级别选手朱国的替补,如果不出现意外,潘冬冬将无缘北京奥运会,现在作为“陪练”的他并没有气馁,“虽然可能无缘北京奥运会,但是我不会放弃对跆拳道的追求,也不会放弃努力,为争取伦敦奥运会而努力,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虽然只是替补,但是在日常的训练中,潘冬冬一直都非常刻苦,也努力打好各种比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