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水清
河南考生之优秀自然毋庸置疑,超过重点线100分了,还不能随便挑大学上,就是让人足以哭出声来的证据。
优秀的考生和相对不公平的名校名额配置方式,我们只能寄望一年又一年的录取时的扩招上。
因为工作上的联系很多,我们的记者和多所省外名校的河南招生负责人相熟,很多时候我们成了说客,希望他们多招河南考生。其实,和河南考生接触最多的这些老师们,由于每年都要来河南,也与河南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上海交大的河南招生负责老师高丕英不止一次地对笔者说:“投档的那一刻,是我最紧张的时候,真的很怕分数线太高,伤害了可爱的河南学子们。他们的刻苦和优秀,让我们不想给他们造成任何的伤害。这时候我就会盯着学校的机动指标,把大门对河南考生开大点,再开大点!”
感谢招生老师们,感谢你们的努力。中国很多的成语故事都出自中原,我没有刻意去查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出处。依着中原人的性格,我们一定要说声“谢谢”。
谢谢了,您为河南考生把校门开大了一点,能挤进去一两名中原才子,他(她)的一生可能因此改变。
我们想,受益的学子们一定会同意我们的做法:让郑州晚报代表他们,用十分庄重的形式,对青睐中原才俊的高校集中致谢,再次说声“谢谢”!
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