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再次来到事发现场大学路郑大西区家属院,找寻那把立功的雨伞,并通过当事人的讲述试图还原当时72岁老太太救人一幕。坠楼的孩子安然无恙,许多读者对此表示不可思议,有的甚至认为某个年龄段的小孩具有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能力”。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听他们讲解奇迹是如何发生的。
晚报记者 孙庆辉 实习生 商乐/文 王梓/图
转告恩人:不用牵挂,坠楼小女孩平安无事
昨日,记者一走进家属院,就迎面碰到被救小女孩和姥姥骑电动车出门,小女孩站在电动车的前面,精神还好。可姥姥不愿接受采访。
“她(被救女孩的姥姥)有顾虑。事后她告诉我,她很后怕,说‘孩子如果出了事,我也不活了’。当时她可能是出去买菜了,孩子自己在家。事后我还对他们说,要买把好伞送给田老太。”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祖老师说,田老太好像住在花园路,经常来女儿家串门。两人都是72岁,平时挺说得来。祖老师说,自己年龄大了,记忆力不好,只知道老太太姓田(音),女儿姓孙,但不知道确切姓名,当天有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老太太拒绝说自己的姓名。
祖老师说:“田老太当时也吓得不轻,两手哆嗦着,说话声音都变了。120接走被救孩子后,田老太也和孙女离开了。今天一直没见人,可能是回自己家了。我相信她对这个孩子也很牵挂,如果登报了,请转告她孩子没有事。”
现场还原:女孩坠楼,老太雨伞充当“救生垫”
“当时我正和田(音)女士在三单元门前聊天,突然听到女孩的哭声,仰头一看,四楼有个小女孩两只小手扒着窗台,身体悬在阳台外面摇摇欲坠。”祖老师向记者模拟当时的场景。
祖老师说,田老太要带小孙女出去玩,两人遇到一起聊天,正聊着就发生了这件事。当时,祖老师急忙上楼,要叫四楼的大人拉住孩子,刚跑到二楼,就听到“嗵”的一声,她的心一下就沉了下来,心想完了,腿也软了。可不久,就又听到孩子的哭声,才振作精神挪下了楼。
祖老师下楼发现田老太和孩子都倒在地上,田老太拿的一把黄色大雨伞也掉在一边,就急忙上前将人扶了起来。
田老太说,祖老师上楼的同时,她把手中的雨伞倒撑开,伞柱支着水泥地面,迎着孩子坠下的方位,小女孩坠下楼后,落进伞包中,巨大的惯性使雨伞一下子折断了许多“肋骨”,但最终起了“救生垫”的作用,小女孩安然无恙。
专家解读:三次反弹,创造女孩生还奇迹
小女孩四楼坠下安然无恙,不少读者认为是不是某个年龄段的小孩具有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能力”?
就这一现象,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省内一位骨科专家对此解释说,这一现象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但这也仅限于个别现象。高空坠落的儿童受伤的概率会比成人低,大致来说,不排除三种可能性。一、小孩的骨骼和韧带较软,可塑性强,从高处坠下后具有保护作用。二、小孩的体积小,容易受到周边设施的保护。三、小孩的体重轻,受地面撞击的反作用力小。
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苟建军教授认为,这种现象的造成与小孩的生理结构和特性关系不是太大。小孩的骨骼和韧带虽然较软,却不是直接导致不危及生命的直接原因,外部的某些客观原因也许会更重要。
他认真察看了记者的现场坠落图。小女孩坠楼时,第一落点是在二楼突出的飘窗上面,然后弹起来,砸向楼前的一棵椿树,将靠北侧的一根树枝砸断后,落在了田老太倒撑在地上的伞包里,老式伞骨架好,绝对是一个小型“救生垫”。由于有了3次反弹,特别是老太倒撑的雨伞,女孩跌落时卸去大量冲力,减弱了下坠的力度,才会创造如此奇迹。
线索提供 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