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8版:密码 上一版3
土墩下的王陵(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土墩下的王陵(上)
  “黄肠题凑”的墓葬形制
  出土的文物
  墓葬内的金箔玉器
  大枣
  小麦
  至今不知名的水果
  瓜类种子
  金箔银箔
  出土的漆器

  

  一直以来,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市双墩村村外的土墩就被当地的老人传说是古墓。2006年年初,为配合合肥至武汉的铁路建设,文物部门决定即刻对这片传说中的墓地实施勘察。一时间往来于这里的车辆和机械的轰鸣声,让这个昔日偏僻而宁静的小村庄热闹了起来。

  或许这个时候,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还不曾想到,他们即将亲眼目睹中国21世纪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马上就要被夷为平地的土墩下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36座古墓

  双墩村是六安市一个偏僻的村庄,村外分布着大大小小30余个土墩,而其中两座巨大的土墩并列在一起,显得格外出众,据说双墩村村名的来历就与之有关。

  

  在双墩村正北的不远处有一座墓地,埋葬的就是与尧、舜、禹合称为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由于他曾辅助大禹治理国家,并且制定了五刑,所以他又被后人称为中国司法制度的鼻祖。

  古时的“六安”被称为“陆安”,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领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是皋陶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一定蕴藏有众多亟待发掘和研究的文化古迹。合武铁路的这次建设,为考古人员最终解开这些土墩的秘密提供了契机。

  为摸清这里的墓葬规模和数量,文物部门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对这片近23平方公里的地块展开了地毯式勘察,共发现古墓葬36座。很快,一支文物考古队迅速成立并开进修路现场,一场由文物专家、学者和当地有关部门参与的抢救性挖掘开始了。

  2006年3月,汪景辉带领的考古队通过实地勘探,确认这些土堆就是汉代墓葬的封土。于是,他们将铁路路基以南的大土堆定名为“双墩一号汉墓”。在对一号墓进行正式挖掘之前,考古队决定先行对墓葬进行详细的考古钻探,并对周围地区进行了发掘。

  几天后,他们首先在墓葬封土的西侧发现了3座并列的小型墓葬,随后又在墓葬西南发现了一座四车八马的车马坑,出土许多有价值的文物,联想到车马坑是这个墓的陪葬坑,由此推断双墩一号汉墓可能是王陵。几个月过去了,渐渐地,这座长17米、宽12米、深11米的汉代墓葬露出了它神秘的容颜。

  可就在他们的挖掘接近墓穴底部时,一种不祥的预感掠过了汪景辉的眉梢。一天,汪景辉在仔细观察着手中的一块“生土”。接下来他又再次对周边的土质作了综合比较,然后迅速作出判断——这座墓葬可能被盗过!

  如果他的推测属实,也就意味着这次兴师动众的大挖掘极可能无功而返。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期待着奇迹的出现。然而,就在他们带着种种忧虑继续挖掘时,当地的一位老乡走过来告诉汪景辉说,在这个一号墓的对面有个土堆子被人挖了一个洞。听罢,汪景辉急匆匆带着几个队员赶到了现场……

  汉代王陵

  这是一个十几米深的盗洞,显然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继续往下挖。这让汪景辉和他的队员们在庆幸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份不安。

  

  双墩一号汉墓的发现,吸引了盗墓贼的目光。六安警方介绍,发生在几天前的那起盗墓案已顺利结案,4名盗墓贼准备对当地的皋陶古墓和双墩王陵墓群再次实施盗掘时被抓。

  2006年10月,在考古队员的辛苦努力下,墓地的夯土全被挖开。这座掩埋了2000多年的墓地终于被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它确实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汉墓。墓葬形制的显现,让在场考古人员看到了这座墓的重要性。

  这座墓葬由内外4个部分组成:一个椁室,椁室又分为内外两层,最外层是木椁。木椁里面是石椁,再里面则是木质的重棺,用于放置墓主人的尸体。

  椁室通向其他外室的通道叫回廊,最外层的外藏室用于摆放各类随葬品。在外藏室与回廊之间的这个区域里,按顺序堆筑起一些黑色的木头,像木墙一样将椁室包围其中,这种特殊的结构被称为“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周代出现的,汉朝全盛,现在发现最多的就是汉朝的黄肠题凑。它就是把柏树做成一段一段的,按照规定的损口,做成一个方形的地宫,里面再放上棺口。

  看得出,保存完好的“黄肠题凑”确实经受住了2000多年的考验。同时也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墓主人身份非同一般。

  在汉代谁又能享受如此高规格葬制待遇呢?起码能确定,这位墓主至少是个诸侯王。

  按《周礼》所记,诸侯、大夫的棺木和黄肠题凑必须用柏木制成。可经考证,双墩一号汉墓中的黄肠题凑所用的木料却都是产自当地的栎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地处大别山区的六安大的柏树不多,可是栎树却到处都是,以栎代柏,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突出了皖西特色。

  为了防止盗墓者进入其中破坏死者安宁,当初在修建这座墓时,设计者显然花费了很多心思。如果这里真的是一个诸侯王的墓地,自然会有很多奇珍异宝,可是,随着挖掘工作的层层深入,之前汪景辉的担忧也终于得到了印证,这里确实有盗墓者光临过。3层的门板已经被砍掉了两层,表明当年的盗墓者也曾经试图从这里进入墓室。

  空空的盗洞给考古人员足足地泼了一盆冷水。接下来的工作将如何进行?后面还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呢?

  为了更好地保护墓室,接下来考古队决定沿着盗洞开始清理工作。可就在他们清理到接近盗洞尽头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

  两千年陈酿

  在墓椁侧面的下方出现了几个破碎的陶碗和一个铁斧。汪景辉凭着他多年的考古经验初步断定,这些碗具有典型唐代器形的特征。难道这是当年盗墓贼留下的?

  

  汪景辉回忆道:“我们发现了铁斧头,当时在铁斧头的周围发现了还有木桶、绳索、竹子的编织物,这些遗物都是当时盗墓者留下来的工具。在今天来看它虽然是盗墓工具,但也是文物了。下面还有一个碗,这种碗有烟熏的痕迹,很可能就是当时在盗墓时照明用的。还有一个碗是饮水用的,这些都是唐代的遗物。”

  转眼半年时间过去了,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情况看,主室棺椁内,木椁、石椁均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但从盗洞及椁室内清理出来的漆器残片、铠甲片以及玉器、金箔、银箔等部分遗物,还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些宝贵依据。陵墓被盗带给人们的是数不尽的遗憾,可即使如此,大家依旧期待奇迹出现。

  这天,当工作人员在外藏室清理时,首先出土的是一只铜壶,里面还装有满满的一壶水。挖掘之初,这里的积水曾漫过整个墓室,所以他们以为壶中是残存的积水,于是就倒掉了一大半。可是,当工作人员无意地把手伸进壶里,在壶底却意外地捞出了一些米粒,与此同时,一股酒香味扑鼻而来。这时,大家才意识到铜壶里的液体可能是2000多年前的陆安陈酿。

  考古队员通过分析,发现里面有蛋白质,有氨基酸,也有酒,酒精含量很低,用一般的酒精密度计都不容易测出来。

  其实,当挖掘一开始,对墓主人身份的判定就存有很多种不同的猜测,但都找不到确切的证据。此时的汪景辉望着远处巨大的椁室在寻思,这里究竟埋着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

  现场发现的青铜器、木俑、漆器和车马件等,制作工艺精细,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史料对陆安国的记载并不多,专家正努力透过这些陪葬品寻找着相关的蛛丝马迹。

  陆安国之谜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在继续父亲汉景帝生前推行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强化专制主义,突出中央集权的至高无上。针对当时诸侯分裂的局面,颁布“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制度的改革。表面上封侯赐地,实际上还是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巩固皇权。在皖西,汉武帝设制六县,被称做“陆安国”。

  

  为什么叫陆安国呢?从公元前195年英布叛乱,公元前194年刘长叛乱,公元前154年刘安叛乱未遂,公元前122年刘安叛乱。73年三次半叛乱,所以汉武帝平叛刘安、刘安自杀之后,汉武帝就想怎么样使他不再叛乱、永远平安,因此就把刘安原来的封地改为一个小小的王国,这叫陆安国,意思就是陆地平安,永不反叛。

  当时,汉武帝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叫刘寄。刘寄在知晓淮南王刘安企图谋反时,曾暗中支持并准备响应。刘安暴露后被迫自杀,可汉武帝依旧穷追刘安的党羽,株连被杀的有几万人,刘寄随后也发病而死。奇怪的是,汉武帝非但没有追究刘寄的不忠,反倒顾及他与刘寄的特殊关系,加封刘寄的儿子刘庆为诸侯王,属地就是今天的六安。

  公元前121年,刘寄的儿子刘庆被汉武帝封为陆安王,在位38年。作为首位陆安王,刘庆心里非常清楚,这是汉武帝额外施恩,没有追究父亲的罪过,所以日后自然小心翼翼,凡事中规中矩。

  从此以后的130多年间,这里正像汉武帝设想的一样,呈现出一派祥和富足、国泰民安的景象。但史书记载的陆安国是什么样子、王陵建在哪里却成为了千古之谜。

  清洗后的铜壶表面雕刻有“共府”“第九”“第六”的铭文。“第九”“第六”更像是一种序列号,那“共府”又意味着什么呢?

  原来,这是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在刘庆死后,对刘庆一生的评价。按当时制度,谥号要由皇帝根据其生前表现赐予。刘庆被谥为“共王”,实际上是指“恭敬”的“恭”,说明刘庆生前对皇帝恭敬有加。

  确认墓主

  难道铜器上“共府”字样的铭文所指的就是陆安王刘庆吗?单凭这些铜壶上的铭文记载能否揭开墓主人的身份之谜呢?

  

  这天早上,考古人员又在棺木东南角的一处泥土中清理出一根断成两截的股骨,据现场的考古人员分析,这些尸骨是出自一人之身。随后,他们又陆续发现了其他部位的尸骨,这其中也包括极其重要的头颅骨。

  汪景辉回忆道:“当时我想,坏了,人体骨骼分得很散,有人就跟我说,这个会不会是盗墓贼的?我们分析如果是盗墓贼的遗体,遗骨会在一片,不会这么乱。”

  几天后,墓坑底部的外藏室已经清理完毕,其间考古人员没有发现可供争议的第二具尸骨,也没有找到推翻之前对墓主身份推测的新证据,据此,考古专家最终确定,双墩一号汉墓的墓主人就是西汉时期六安的第一代诸侯王刘庆。

  合武铁路施工工期已经临近,进入次年1月以来,外藏室的文物清理工作还在进行中。这天清晨,彻夜未眠的汪景辉早早地来到挖掘现场,因为再过几天木椁和石椁也将被陆续打开,主棺也将被吊出椁室,一系列繁复的工作还将等待着他们。现场的宁静加剧了他的一份不安,他深知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和他的队员们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