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聊奥运(12)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自从1936年的柏林之后,奥运会与人们整整诀别了12年,直到1948年第14届奥运会才在伦敦再次召开。
现在人们公认的中国人第一次参加的奥运会是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作为短跑选手是参赛的唯一一名运动员。虽然成绩不好,但作为“第一人”,刘长春依然名垂青史。就在昨天的北京奥运会火炬沈阳站的传递活动中,他的儿子还作为第一棒火炬手参加了传递,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也是对刘长春的怀念和认可。
到了二战之后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参赛规模有了明显扩大,运动员增加到了33人,项目也多了游泳、篮球等,还有足球。当时国际足联举办的世界杯影响力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奥运会的比赛水平还是相当高的。
在参赛的16支队伍中,中国队首轮就0∶4负于土耳其,被淘汰。这并不奇怪,对于一个开展足球运动时间不长,而且饱受战争创伤的国家的足球队来讲,是很正常的。
不过可能没有人会想到,中国队再一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足球赛场上,却足足等了40年,直到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尽管三战全负一球未进,但当年在预选赛中的浴血奋战还是让人津津乐道。前一段曾在河南四五队当主教练的贾秀全,就是那一届国家队的队长。
而那却是中国队迄今为止第一次通过预选赛进入的奥运会,等我们再一次能进入决赛圈的时候,则是今年仰仗着东道主的身份。所以,很奇怪中国足协怎么会定一个“争取进入前四”的目标,因为从历史战绩上看,这个目标显然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的事情并不止于此,几乎是在开始“冲击四强”的前夜,又发生了主教练杜伊下课的事情。再加上之前的种种现象,让人根本不可能对国奥队在奥运会上的前景乐观。
回忆起60年前中国队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足球赛场上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国际地位、社会环境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比赛成绩却没有什么起色,真的令人很无语。
对于中国足球,能做的似乎只有像郭达在小品里那样,跺着脚,然后唱: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