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4名辩手今日少林问禅
加过油
90秒搞定快餐
过河南高速将可全部刷卡
20件优秀议案和提案受表彰
郑州建地铁,遇到文物“绕”着走
广告
广告
声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建地铁,遇到文物“绕”着走
专家评审提意见,连噪声都考虑到了
环境保护部认为郑州轨道交通网建设规划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

专家评审提意见,连噪声都考虑到了

环境保护部认为郑州轨道交通网建设规划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

□晚报记者 李萌 实习生 郭啸蓉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郑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了解到,环境保护部已经下发《关于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认为总体上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的实施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具有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

评审小组关注文物保护

今年4月18日,郑州市召开了《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会,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等15人组成审查小组,对该报告进行评审,并提出了评审结论。审查小组认为,从总体上看,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与郑州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较为协调,但规划的1、2、3和6号线以地下敷设方式穿越郑州商代遗址,1、2号线的紫荆山换乘站位于遗址一级保护区内,可能对遗址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

线路与文物距离至少40米

评审小组认为,在未来采取减震措施的条件下,规划线路与文物保护单位的防护距离应控制在40米以上。建议1、2、3和6号线路穿越郑州商代遗址线路的埋深应尽量大于20米,不得低于15米;1号线体育馆、紫荆山站及6号线陇海东路、钱塘路路口站的设计、车站出入口、风亭等地面设施不应进入商代遗址保护范围;1号和3号线的二七广场站的选址应避让二七纪念堂的文物保护范围;1号线碧沙岗站地面建筑应避让北伐阵亡将士墓葬地保护范围。

关于如何解决工程建设是否要突出文物风格的问题,评审小组还建议应重视工程设计和建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注重露出地面的风亭、冷却塔、出入口、高架桥梁、车站等构筑物与周边景观和古城特点的协调、融洽。并建议,建立沿线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的长期跟踪监测机制。

考虑到环境影响,高架需改为地下线

高架可能会带来噪声和震动,周边的建筑要符合规划要求。评审小组建议,将4号线惠济人民医院至国基路段的敷设方式由高架线调整为地下线。将1号线雪松路至凯旋路和明理路至终点、2号线起点至开元路口、3号线起点至瑞达路段、4号线佛岗东路至潮河高架线路两侧规划居住区临路第一排调整为噪声非敏感建筑用地,并在距上述高架路段55米范围内不得建设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噪声敏感点;将4号线潮河至终点的高架与高速铁路立交处两侧规划居民区调整为仓储或工业用地。

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评审小组建议,2号线站马屯车辆段和6号线新寨车辆段的选址应调出郑州市南水北调干渠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范围,3号线和6号线应避让井水厂16号、23号水井一级保护区范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