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0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溱洧:凝重的文明咏叹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溱洧:凝重的文明咏叹调
流淌在新郑市区的黄水河,史念海认为这就是古溱水。
刘文学指着新郑境内的三岔口说,这里就是溱洧二水交界处。

“根在黄帝故里故都”系列报道之七

溱水、洧水,新郑境内两条著名的河流,与裴李岗文化遗址、具茨山(始祖山)、轩辕丘一样久远,而春秋战国之时兴亦勃焉、衰亦忽焉539年的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韩国都,又让溱洧在2700年前的历史星空中大放异彩,溱洧几乎成了新郑地理方位的代名词,研究新郑,就不能不研究溱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晚报记者 王军方 通讯员 赵宪立 文/图

不尽沧桑话溱洧

早在8000年前,溱洧之水就流淌在新郑这块土地上,它横穿东西,流域面积几乎占县境一半,如同血脉和乳汁,滋润养育着这一方人、一方文明!裴李岗文化时期,先民们傍溱洧水而居,在这里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农耕时代。1977年新郑市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把中华文明史整整向前推进了1000至3000年,溱洧二水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摇篮。

研究郑韩古城已半个世纪的新郑博物馆原馆长薛文灿,向记者介绍了溱洧二水历经的世事沧桑:溱洧之水与姬水(今潩水),自古并为新郑的三大河流。西周末春秋初,溱洧二水因风靡爱情民歌《郐风》、《郑风》而名满华夏。

洧水发源于登封马岭山,经新密,过大隗,入新郑境与北来的郐水汇合,又一路东南绕郑韩故城,至双龙寨与溱水汇流,蜿蜒进入长葛,全长35.5公里,流域面积239.96平方公里。

洧水流域从8000年前开始,就是这一方热土上富庶的粮仓。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用勤劳、智慧、鲜血和生命,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创造着自己的生活。裴李岗文化遗址、轩辕丘、郑韩故城、韩王陵、白居易故里、欧阳修陵园、高拱故里等一处处历史文化遗迹,如同璀璨的翡翠,一线串珠,辉映着这段35.5公里长的清流碧波,展示着洧水作为中华文明源头的博大、古老、沧桑、美丽、神秘与神奇。而沿岸最新崛起的辛店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城北医药产业园区、郑风苑、华信、西亚斯等高校区和城东新区,更彰显出洧水传承、创新、进取、发展的强大活力和无穷魅力!

涛声依旧待清明

谈及溱水,薛文灿和考古学家、曾主持郑韩故城遗址、新密古城寨遗址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蔡全法引经据典,言之凿凿地拨去蒙在这条历史名河上面的团团迷雾,向记者揭开溱水的神秘面纱。

溱水源自5000年前黄帝合鬼神、大会诸侯所在的今新郑龙湖镇太山之阳,古今专家学者已有定论。2000多年前,西汉桑钦就在所著的《水经·溱水篇》说:“溱水出自郑县西北平地,东过其县北,又东南过其县东,又南入于洧。”唐宋典籍均记新郑有溱洧二水。《金史·地理志》说“新郑有溱、洧、潩三水。”明代孙元贞说溱洧“二水并东流,映带城南北”。清高士奇著《春秋地名考略》,说“洧水出密县马岭山,东南过新郑县南,溱水西北来会之,即晋败郑兵处”。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说:“《诗》所谓溱与洧者,世所谓之为郐水也。”

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原中国古都学会会长史念海就认为,根据郑韩故城遗址和大量考古发掘证明,今人所称的黄水河就是溱水,而今人所称的溱水,正是被人为从地图上抹去的郐水,因此,他在1998年中国古都学会年会上疾呼,尽快改黄水河为溱水,以正本清源,免得以讹传讹,贻误后代。

新郑市史志办原副主任编审刘文学认为,溱洧交汇于新郑城东南一说之所以可信,首先是桑钦考察、准确记载溱水在新郑的时间最早,较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要早500多年;其次,桑钦及历代学者所记溱水源流的地域、走向与《郑风·溱洧》所述的一一相符;其三,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说溱水出郐城北西鸡络坞下,经郐城西,南注于洧纯属谬注,生生将溱洧水与郑韩故城拆散,给后人留下龙虎争斗、两败俱伤的无穷后患,真是一注之谬,差以千里。

好在眼前的溱洧水依然那般平静、那般忠诚地环绕郑韩故城,永不停顿地向前流淌,继续着自己的沧桑……

郑韩故城今犹在

登上郑韩故城墙,这道高10多米、宽30多米、周长20余里的古城垣,在经历了2700多年的洗礼、积淀之后,显得沧桑而凝重。脚下斑斑驳驳的夯土,岁岁枯荣的草树,让我们重拾2700多年前风云激荡的片片史羽,静静地与春秋战国时期繁华一时的郑韩之都对话。

在遥远的古代,先人们都是傍水而居,依水筑城。如此说来,两千多年前郑韩之都居于溱洧二水间的高地上,也就顺理成章,令人不疑了。从公元前769年起,45里周长、状如牛角的郑韩故城就西起洧水,一路蜿蜒往东,又沿溱水折而东南去,直进双龙寨村南,与洧水会合,巍巍峨峨地屹立在溱洧之间,和环绕故城南北、滚滚东去万千年的溱洧二水,阅尽郑韩兴衰539年,冷眼一幕幕群雄逐鹿、慷慨赴国、血流成河的烽火狼烟,品味一幅幅仕女相携、踏春赏景的郑风民俗画卷,谛听一曲曲缠绵凄美的爱情咏叹调。

74岁的新郑市博物馆原馆长薛文灿,是发现郑韩故城、裴李岗文化两大遗址的第一人,提起郑韩文化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郑韩故城起自周幽王之时的大司徒、旧郑(今陕西华县东北)国国君郑桓公姬友。当时,周幽王宠奸信邪,昏庸无道,国势衰微。见此情形,姬友料日后国家必乱,为保护自己,他趁政务之余找史官太史伯相谈,寻求脱身之计。于是就有了郑桓公问计太史伯、姬友东迁建新郑的千古佳话。

桓公东迁建郑的消息传到虢郐,两国国君顿时慌了手脚,欲战不能,欲降不甘。无奈,两国君只好献出十邑,以供郑国官民居住。桓公也不推辞,索性将这十邑作为立国的根据地。

古都繁华成旧梦

恒公的儿子武公掘突年轻有为,雄才大略,在吞并虢、郐十邑的同时,多次前往溱洧水之间的广大地区勘察、选择、修筑国都。最终认为溱洧水交汇处的高台地面积广阔,二水环绕,形势险要,又是古有熊氏之墟、轩辕之丘,遂决定在此建都。

自公元前769年始,他下令征调成千上万的青壮男女,倾举国之力修筑国都的外城、王城和内城,建造供王公贵胄们享受作乐的豪华宫殿、亭台楼阁。在2700多年前的那时,建造如此规模宏大的国都外城、王城和内城,其工程之浩大、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郑武公不管这些,他要的是王室的威严和国都的壮美,哪怕死再多的人也在所不惜。因此,可以想像,这一周长45里、高近20米、宽数十米、状如牛角的郑国都城,这些豪华的王宫贵邸下面掩埋了多少白骨!城墙上那一层层夯土,城内一座座宫殿、一道道亭廊、一幢幢楼阁,王城外一间间逵市、一条条大街,外城一处处冶铜、冶铁、制玉、制骨、制陶手工作坊,不知浸润着多少平民的血和泪。勤劳、智慧的黎民百姓,就在残酷的枷锁、斧钺、剑戟威逼和杀戮下,硬是用自己的双手,用无数的白骨垒砌成那座曾是中原地区最大、最繁华,令四方诸侯叹服不已的郑国都城。

就是这座溱洧之滨、轩辕丘之上的都城,郑、韩两国先后立都539年,一度创造过政治开放、思想活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社会局面,上演过庄公掘地见母、国人暴动、叔詹殉国、烛之武缒城退秦、弦高贩牛救郑、子皮让贤、子产不毁乡校、铸刑鼎、作丘赋封田洫、邓析作竹刑、渔夫子舟渡伍员、列子隐身圃田泽、申不害变法、庞涓大败马陵冈、郑国赴秦修渠、韩非子愤著《五蠹》、秦始皇灭韩、张子房散财报仇等一幕幕大喜大悲、跌宕起伏的历史剧,闪烁着青铜莲鹤方壶、天下第一韩剑、九鼎、编钟、中国最早的冷藏室、供排水管网和郑音郑风等先进文化艺术的光芒,涌现出庄公、子产、邓析、韩非、郑国、张良等叱咤风云、彪炳史册的风流人物。

提及另有郑韩故城一说,刘文学和薛文灿颇不以为然:史书早有记载,考古已经为证,建立国都是古代一国之君的头等大事,雄才大略的郑武公决不会草率行事,也从未在别的什么地方建都,那个所谓的古郑城,不过是郑武公所灭的郐国都城而已,由此可以断言,经郐城南流入洧之河,决非溱水而是郐水。因为,无论从遗址规模之壮观,面积之阔大,保存年代之久远,还是出土文物之丰富,郑韩故城在新郑都毋庸置疑。俱往矣,郑韩故城的昔日繁华早成旧梦,踪迹全无,尽是废墟和瓦砾。外城墙尚保存完好,拱卫着市区的北大门,它西起洧水,东抵溱水,又沿河折南而去,直到溱洧二水汇流处。而洧水南岸的故城墙湮灭已久,唯有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牌,还能证明郑韩故城旧址的所在。

溱洧重唱新郑风

了解过溱洧源流后,记者来到新郑市区东边的故城东门。《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中描绘的“有女如云”画境尽在眼前。信步徜徉于溱水之滨,故城东门附近的郑风苑景区,郑庄公雕像端坐于前,莲鹤方壶耸立于后,一条青龙口吐碧流,倾泻而下。河谷是郑风苑的精华所在,西岸一道石栏蜿蜒北去,539年郑韩风云、兴衰荣辱的历史画卷,尽入鬼斧神工的长达千余米雕刻石栏之中,由南向北细细看完,郑韩历史即可了然在胸。20多块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郑风诗石,错落有致地矗立在林荫小道两旁。不少游客指指点点,轻轻诵读诗石上的郑风诗句,仿佛进入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

两千多年前的郑音,可说是风靡诸侯各国,与当时的卫音一并称雄华夏。由于郑音来源于当时普通民众的底层生活,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追求,情真意切,感染力强,听后荡人神魂,动人心魄,故深受时人喜欢。史载当时卫国君侯每当乐官演奏郑音时,他都听得如痴如醉,几乎连朝政都不愿打理。甚至传言郑、卫两国打仗,郑将于开战之前让乐官在阵地奏起郑音,那委婉动听的音乐,直听得卫兵神魂颠倒,思乡思妻让他们迈不开腿,移不动步,最终卫兵大败,故被力主克己复礼的孔子怒斥为亡国的靡靡之音。

郑风是伴随郑国音乐繁荣而起的民歌,同样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仅如此,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也十分强烈而精妙。现存郑诗共21首,有对统治者和王公贵族骄奢淫逸生活不满,因战火连年导致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的愤懑,更有描写青年男女情恋、生离死别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溱与洧》描写了两千多年前郑韩故城外少男少女们相互爱慕、倾吐衷肠时那令人销魂的爱情场面。《出其东门》为我们描绘了两千多年前,郑国男子对妻子深深的爱恋和忠贞。《风雨》则描述了饱受离乱之苦的乡妇渴望见到自己丈夫的心境变化。《狡童》一诗,更把一位苦苦思念恋人、用情专一到甚至有些害单相思的闺中少女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先人对爱情如此执著,如此大胆,如此一唱三叹,其比兴、其排比、其铺陈等修辞艺术之高明和精妙,足以让今人受用无穷。所以说,郑风被人誉为东方最美的爱情诗当之无愧!

时光如水,奔流到今。郑韩故城、溱洧之滨,在改革开放中又生机勃发,经济、社会、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日新月异,人文环境更加和谐,现代化宜居都市昂然崛起。看溱洧两岸高楼幢幢,小区相连,店铺林立,街道纵横,车水马龙,都在绿树掩映中勃勃生长,活力四射。郑风苑岸边风景树摇曳多姿,芦荻花随风起舞。林深处少男少女相依缠绵,游园里中老年人拳剑齐舞,歌声、笑声、乐声和着滚滚东去的流水,好一首美妙绝伦的溱洧新郑风!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