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城市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触摸蓝天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触摸蓝天
1960年,在人民广场起飞的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
1960年暑假,郑州市在硝滩训练滑翔运动员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 文/图

“后来国家提出奥运争光计划,体育项目被分为奥运重点体育项目、奥运一般体育项目和一般体育项目以及群众性体育项目。跳伞属于一般体育项目,作为非奥运项目,受重视程度不够、经费等问题导致伞塔跳伞一度暂停。”

伞塔跳伞的特殊性使得该项目面临生存危机,但飞机跳伞等其他的航空运动项目还是继往开来地发展着。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在特殊历史时期,体育运动和国防教育相结合,有了国防体育。但由于我国长时期处于国际和平环境,国防体育项目的军事目的逐渐淡化。近年来,主管部门正在酝酿取消‘国防体育’这个名称,初步提出用‘科技体育’来代替,科技不但可以用于军事,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

“其实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航空模型、航海模型和无线电等国防体育项目就已被纳入青少年科技活动项目。1981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央五部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成立‘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举办了一些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的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及无线电测向等项目的比赛”。

提起现状,吴树林也深表忧虑。比如,航模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下,如今已渐渐成了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那些特长生自由选择学校手中珍贵的一票。“功利性太强,从而削弱了青少年真正的热情,再加上训练完全市场化,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是一种负担。我曾经估算过,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学开始训练航模,一直训练到全国冠军,保守估计大约要花费两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希望‘科技体育’的提出和发展能使现状有所改变。航空模型运动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亲手制作的矫健雄鹰翱翔蓝天,往往会使青少年产生美好的遐想,有助于培养对航空事业的兴趣,使他们从兴趣爱好走近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理想。”

一张老式桌子,一只机翼样板,一颗年少紧张激动的心,一个14岁的少年就这样开始了他自己第一个航空模型的制作。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刚刚缓和一些时,郑州市回民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吴树林被校团委选中,参加郑州市于寒假期间组织的航空模型训练班。

“组成训练班的学员是由郑州市一中、三中、五中、回中、十五中等学校挑选出来的二三十个学生,既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我们聚集在南下街一个二层小楼的小屋里,不光条件简陋,两位教练有一个还在登封打猎(特殊时期会射击的人员都被派去打猎以弥补粮食不足)没回来呢!讲课的是毕业于中央航校的李青海老师,每天上午下午分别上3个小时关于发动机的理论课。”吴树林说,回中在航模项目上一直是非常优秀的,以前曾在学校看过航模表演和比赛,对那个能由自己操纵飞向蓝天的小小东西非常好奇和喜欢,所以尽管只是枯燥的理论,但他听得非常认真。

半个多月的寒假过去,一转眼就又开学了。

开学第一天第一堂课,班主任老师郑重地说:“我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我们班的吴树林同学参加市里组织的航模训练班,考取了100分的好成绩,为我们学校争了光。我们大家鼓掌向他表示祝贺。”

吴树林一点准备都没有,满脸通红的他,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一股自豪感却随之从心底油然而生。

此后,吴树林每天下午不用像其他同学一样上自习课,提前离开学校去航模训练班。“后来教室搬到了人民广场主席台(大致郑州市体育馆处)。主席台后面和两旁都成了我们的场地。”吴树林说,因为一直讲发动机理论和操作,而不让实际动手做模型,吴树林和同学的手早就痒痒了。于是,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大家想了一个方法:偷偷做!

“我们的寝室与教室挨着,我们就趁晚上悄悄跑到教室拿机翼样板,当时做模型的材料不要钱,所以找材料很方便。因为平常经常观摩高年级的学生做,我也就比葫芦画瓢。做成之后,很兴奋,但也不敢让老师看,就和师兄们做的比,一比才发现,自己做错了:用相同的样板,别人是两个半机翼,而我的机翼却是整的。也正因为此,我的求知心理更迫切了。”吴树林自豪地说,“不过,这第一个模型被父亲看到后,他很认真地拿起来看,问我谁做的,我说自个儿做的。他又问有人帮没有?我说没有。他很高兴。”父亲的认可,更让吴树林树立了一定要把模型做好的决心。

本文未完,请继续阅读C06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