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01版:奥运圣火郑州传递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奥运圣火郑州传递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奥运圣火郑州传递

1932年,当刘长春成为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人时,旧中国的郑州人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52年,当新中国第一次组团参加奥运会时,许多郑州人对奥运会还不甚了解;1984年,郑州人通过家中的电视看到了许海峰在奥运会上的“零的突破”,并一次次听到了从洛杉矶赛场上传来的雄壮的国歌声;2008年7月25日,郑州人终于和奥运会有了更亲密的接触,这一天,奥运圣火就在我们面前经过,“祥云”火炬,纤毫毕现。

天气报告说,7月25日这一天,多云,温度23OC到33OC,这是一个典型的郑州的夏日,却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夏日。郑州因为祥云的到来更加“热”,热情,热情似火……在河南省艺术中心的广场上,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门前,在郑东新区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是火一样的欢迎横幅,火一样的灿烂表情,火一样的奥运激情……

炎黄二帝深邃的眼神,奔腾澎湃的黄河,出现在巨大的背景板上,在他们不远处,是造型时尚的河南省艺术中心和林立的现代化高楼。这座古都悠久的历史和朝气蓬勃的今天,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208名手持“祥云”的火炬手,在他们所经过的7.6公里的路段上,点燃了一条名为“奥运激情”的主线,而正在被这种激情感染着的,是2008人、20008人、200008人、2000008人……是所有的郑州人。这种激情存贮了百年,期待了百年,最终在这个夏天的上午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

或许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上午的时间不足以让郑州人更充分地表达对奥运火炬的期待与热爱,但她所代表的奥运精神却会让郑州人永远感怀、铭记、实践,让她所经历的“和谐之旅”在自己脚下继续、延伸。

美丽的“祥云”在郑州飘然而过,留下的是让人难忘的优雅背影,还有——振奋、鼓舞和激励。

本报体育部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