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07版:云祥豫 他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为奥运出点力
14位师生“一心二用”
志愿者:我给海阿姨举号牌
北京记者眼中的郑州
哥俩有妙招 山头看“全景”
4岁妞妞“追”火炬 “郑州加油”不离口
六旬老人“俏夕阳” “霓裳羽衣”翩翩舞
七旬老太早早起 日子越“扭”越开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北京记者眼中的郑州
小心翼翼护圣火
含情脉脉迎圣火
长枪短炮紧盯圣火
喜迎圣火到来

昨日庞大的新闻采访团队中,除了中央驻豫和河南省、郑州市的记者外,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记者团队,就是中央电视台、奥运会官方网站等来自北京的记者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和奥运火炬国内传递一站一站走下来的,在他们的胸前,佩戴着特别证件。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郑州,感觉到这是个很现代化的城市。”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记者王慧芳告诉记者,她已经跟着奥运火炬传递了10多个省份,一路走下来,感觉火炬所到的每座城市,都各具特色。比如,广州人民就特别热情,几百万市民出动;哈尔滨组织得特别好,沿途展示了哈尔滨特有的欧洲建筑风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递,她十分惊讶于这个航天城展示的安静祥和的氛围。

在郑州的火炬传递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她还将慕名参观自己向往已久的古刹少林寺,感受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郑昭红告诉记者,他曾经在2003年来到郑州开过一次会。时隔5年后,再次借火炬传递的机会来到郑州,感觉郑州大了许多。

“原来的印象是郑州比较乱,城市布局也很小气,而这次来到这里,特别是从机场高速一路行至市区,感觉到了一种中原应有的大气。”郑昭红说,通过此次奥运传递活动,他认为,对于郑州来说,其实质上应当是传递郑州从古老走向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传递的应当是郑州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郑州精巧构思的火炬传递路线,也向世人展示了郑州今后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晚报记者 裴蕾

本版摄影 晚报记者 马健 廖谦 王银廷 白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