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第一商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曲散人未尽的商业绝唱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曲散人未尽的商业绝唱
资料图片
晚报记者 赵楠 图

7月的一个周末,天热得让人感觉是在洗桑拿,就在这样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记者见到了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辉煌,最后又走向沉寂的老朱。

老朱,今年61岁,上世纪90年代的中原商战中出任一家商场的副总的他,不仅是中原改革开放30年的见证者,更是中原商业发展的参与者。“10多年前,郑州亚细亚不仅发起了中原商战,创造了中国商业领域的N个第一,促使国人从计划经济市场转变到现代商业消费意识的觉醒,更为中原现代商业奠定了基础。”坐在柔软的藤椅上,老朱静静地讲述着他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和理解,他说:“亚细亚名震全国惜成‘绝响’之后,中原商战进入了一个很长时间的低谷,虽然随后有丹尼斯百货、金博大和一些外来的商界巨头陆续进入郑州,但大部分都是你退场来我登场,再也显现不出那个时代的辉煌。”

策划 朱江华 晚报记者 樊无敌

昔日商业变革者依旧被人怀念

这是去年秋天的一件事情,即将退休的老朱和妻子乘坐公交车到二七广场购物,在走到人民路与商城路交叉口附近时,两个农民工模样的人问老朱:“亚细亚在哪里?”

听到这个问话,老朱很诧异,亚细亚已经不存在快10年了,哪还有什么亚细亚!于是他对民工说亚细亚早已破产被拍卖了,听了他的话,眼神里流露出无尽失望的民工说:“我们从媒体上已经知道亚细亚破产了,难道就没有一点关于亚细亚的东西保留下来吗?”“有。”老朱想起了在二七广场五星电器店依旧保留了昔日的“亚细亚”三个字和其野太阳的标识,这点遗留的符号也许能安慰一下眼前这两位对亚细亚的向往者。

可以说,亚细亚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购物的商场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商战的发起者,更是和少林寺一样成了河南对外的一张非常响亮的名片。

“亚细亚之所以能成为当时河南对外的一张名片,主要是他掀起了对中国国有计划商业经济的一次挑战。”河南社会科学院一位专家这样认为,他介绍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便于核算”的要求对零售商业进行了有计划的建设,但中国的百货店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大型百货店效益普遍良好,销售额增幅在20个百分点的并不少见,因而成为投资的热点。一方面,老企业纷纷投资扩建改造,扩大营业面积,装修豪华店面;另一方面,社会各部门竞相投资,兴建豪华高档的商厦,出现了一股“大商场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世纪90年代初,郑州二七广场——80多年前中国最初的铁路产业工人举行大罢工的地方,一场中国有史以来由一家刚成立的非国营企业操作的商战的序幕拉开了。

不到亚细亚就等于没到过郑州

郑州二七广场,一方承载着革命历史与商业传统的方寸之地,上世纪80年代,这里一直是大型国有商场的天下,彼此各守“一亩三分地”,相安无事。

1989年5月6日,一场巨变不期而至。筹备198天,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亚细亚商场在经过几十万元广告(相当于当时郑州其他商场全年广告费之和)的狂轰滥炸后,闪亮登场。开业当天,郑州市万人空巷,顾客如潮而至。到下午6时营业大厅被迫提前关闭时,柜台上竟有90%以上的货物被抢购了。

“每个人都像疯了一样,狂热、激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朱依然满脸激动,“在亚细亚开业之前,我无法相信逛商场还可以是那个样子。”

走进亚细亚,不但有营业员,还有闻所未闻的迎宾小姐、公关小姐和歌舞演员,中厅设置了琴台,每隔半小时就有乐手登台演出。最具创意的是,每天清晨,商场门口还有仪仗队升国旗,奏国歌,为围观的顾客做队列表演,这一场景一度成为郑州最著名的观赏景点。

1990年,亚细亚的营业额达到1.86亿元,一跃而名列全国大型商场第35位,是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匹黑马。此后三年,亚细亚的营业额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稳居河南第一。

作为我国最早的股份制商业企业——亚细亚的崛起是大型零售商场“冷面孔”一统天下转向朝气蓬勃新形象的分界岭。此前,“售货员”满面春风地扎堆聊天儿,可以对顾客百喊不应,应酬一下在转脸之际马上表情春去冬来,顾客对此也习以为常;亚细亚新的服务风格让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对“上帝”有了深刻而具体的体会,这无疑可称为“革命”;亚细亚的繁荣标志着中国大型零售商场的繁荣,几乎全国都在争学亚细亚。亚细亚本身也一度成了郑州的标志,去郑州不到亚细亚就等于没到过郑州。那时候,许多大商场已超出购物场所的功能,更多的像旅游观光景点。

记者感言

商战发源地成了家电商圈

历史总是由一些偶然的和必然的事件串联而成的。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表明,一些微观层面的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也因此,本报《中原商业改革三十年之变迁》系列报道将从重大企业事件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企业的成长轨迹,挖掘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的长远影响。

别说是退回三十年,就是退回二十年、十年,有谁能想到中原零售业走到2008年的春天会是这样的格局——曾经让郑州人引以为豪的一批百货商场,就像一群童年的伙伴,几经大浪淘沙、沧海桑田,各自走出不同的生命轨迹——亚细亚走向衰落,成为一个著名的失败案例;有的易主了,郑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和河南省首家商业股票上市公司——郑百文被三联收购;有的合资后被人遗忘了;有的门前冷落了;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商战的发源地二七百货圈的主角、资本、业态、服务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二七商圈俨然成为一个家电专卖商圈,国内家电连锁业前四名:国美电器、苏宁、永乐、五星电器均已入驻二七商圈,家电行业广告战、价格战、促销战、圈地战,愈演愈烈,家电零售业在郑州上演着一场“高规格”商战。但从发展眼光情况看,中原商业的真正竞争才刚刚开始,现在逐鹿战场的全是民营资本,国际上连锁超市、大卖场、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等新型业态将纷纷进入郑州,未来仍有许多变数!市场如此残酷,生存权只属于坚强者、勇敢者、智慧者。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的人们,为此喟然长叹!

为什么中原零售业在过去20年中出现流星,从光彩夺目到陨落只是短短数年?根本原因在于连锁零售业的游戏规则就是快速扩张而后窒息死亡的游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随着中原最有代表性的二七商圈、碧沙岗商圈、南阳路商圈,花园路商圈等形成和完善,随着大商新玛特、丹尼斯、沃尔玛、永乐、国美、五星、苏宁等大型连锁企业纷纷抢滩中原,商业的格局将重新划分,零售业变局不断提速,商战已不可避免,未雨绸缪,从“引狼入室”到“与狼共舞”,以竞争促发展,以服务求提高,这是郑州商战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朱江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60 2008-08-01 00:00:00 五 曲散人未尽的商业绝唱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