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杀人者杨佳双面的背后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杀人者杨佳双面的背后

“80后”、未婚青年、独生子女、生存压力、网络时代、单亲家庭、少有社交,是个“宅男”——上海闸北袭警案的主角杨佳身上的一些标签实在太普通。

于是我们看到两个杨佳,一个代表人性之残忍,处心积虑血洗警局,刀刀致命,毛骨悚然;另一个是家常的杨佳,大城市里普通人家,懂得小节,不卑不亢。于是我们疑问不断,是什么让家常的杨佳突然去杀了人?突变来自哪个环节?是什么让这些原本并不显眼的人“脱胎换骨”?是外在的挤压,内在的变故,抑或还有别的?

冲突与矛盾

一个蒙面人,一把27厘米长的单刃剔骨刀,八个装满汽油的啤酒瓶,一辆自行车引发的血案。

袭击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行凶至21楼,连刺11名警察和保安,死亡6人,重伤5人。7月1日,即将年满28周岁的北京青年杨佳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报复了警察,至今,争论仍未平息。

先是案发第二天就有“消息人士”透露,杨佳是被警察打坏了生殖器才血染警局的。很多人说,你能忍吗?我不能忍。警方几天后宣布,“生殖器说”不过是网友在家中炮制的臆想,“消息人士”很快被抓了。

然后,杨佳的博客被人肉搜索了出来,他的网名叫“非常地妖”和“非常旅程”,原来还是个热爱户外运动的“驴友”。于是又有人质疑,这样一个人,如果没有遭受极大的冤屈,怎么会做出极端行为。上海警方的调查结果表明,去年10月5日杨佳在上海因为被盘查租来的自行车与警察发生争执,后来警方两次到北京调解此事,杨佳并未受到冤屈。

7个家庭一下子破碎了,这样的惨剧发生在我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

和谐与冲突

14岁那年,杨佳父母离婚,他随母亲搬离了前圆恩寺胡同。16岁初中毕业,19岁技校毕业。老城区房屋拆迁,杨佳和母亲搬到朝阳区北四环的亚运村,住进了慧忠里小区。

杨母在街坊看来是个“神神叨叨”的人物,她遇到人最常说的话就是“等我家官司打赢了,就能好好过日子了”。杨家的日子在外人看来确实有点“不好好过”,杨母8年前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她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地上访,儿子也没工作,整日在家上网,家中的主要收入来源全靠杨母微薄的退休金。

杨佳平日里倒是给邻居以不错的印象,话虽不多,但是挺守规矩,也懂礼貌。前年,杨佳也曾有过和山西警方的冲突,据说他被太原警方打掉了门牙,通过不断的上访,最后获赔3万元。

杨家楼下的修车师傅在慧忠里修车10年了,有次杨母推着杨佳的自行车来修,链条断了。修好后骑不多久链条又坏了,杨母再来修时,拿来了一套茶具。修车师傅纳闷了,修个车至于还送我东西吗?过了两天,居委会的人说,杨母向他们反映修车师傅坑人。修车师傅更纳闷了,闹了半天,一边给我送茶具,一边去居委会说我的坏话啊。这事,修车师傅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27岁的单车

去年十一杨佳来上海旅游期间,租了辆自行车“自驾游”,这是辆没有牌照、没有钢印的自行车。2007年10月5日晚8点半,闸北区芷江西路普善路口,骑车的杨佳被民警拦下盘查。杨佳对民警的举动抱以极大的逆反:“你为什么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查看我的证件,限制我的人身自由?你为什么谁都不拦,就拦住我一个?你也没有理由……”

这是上海警方公布的当时现场录音的一段。街口的争执持续了40分钟,大量路人围观杨佳“单挑”警察。

民警将杨佳带到了派出所作进一步调查。确认杨佳的自行车是租用后,在第二天凌晨2点将杨佳放了出来,杨佳在派出所里待了近6个小时。因为买好了上午8点的火车票,杨佳在派出所的长凳上躺了一夜,醒来后直接去火车站乘车返京了。

返京后,杨佳通过信访、电子邮件等形式开始投诉上海警方。2007年10月16日,在事发后10天,上海警方督察部门赴京走访杨佳母子,警方称当时杨佳母子要求公安机关给予1万元精神赔偿费,但双方显然没有达成一致。

2008年3月15日,督察部门再次进京继续做杨佳工作,还是没能和解。

和上海警方纠纷中的杨佳依旧继续着自己的“宅男”生活,但是他有了新的爱好——户外运动,这几乎是他仅有的社交。

偏执的自尊心

2008年3月12日,杨佳第一次参加户外越野,从此,他每个周六、周日都参加户外活动。

杨佳在里面是极不显眼的一个,事实上他常常被忽视。在户外拍集体照时,搂着他肩膀的“驴友”都没和他说过话,因为他不是个美女,并且不够帅,话还很少。

“内向”的杨佳在人群中还是有其独特的地方。没有墨镜,戴着花头巾挡太阳;身上是网上买的6元钱一件的白T恤;没有专业双肩背包,斜挎着一个单肩包;裤子也是非专业的;登山鞋是网购的,花了98元。

每次外出,杨佳总要拍上200来张照片,然后在论坛上一贴就是几十张。照片明显是用心拍的,还用软件将几张照片全景拼接,被驴友们夸赞“拍得好”。

现实生活中,与杨佳稍一接触的人便能感到他的略显偏执的自尊心:“虽然只有寥寥几句见面后礼仪似的交谈,但能感到有一种江湖的味道,是那种独行侠的味道。想起一个词,‘不卑不亢’,再贴切不过了。”

不卑不亢的另一个例子是,登完山后他并不愿意搭同伴的车进城,坚持自己坐公交车,杨佳是那次搭车行程最短的人,这让车主很意外,他知道杨佳穷,“但穷得有骨气”。

杨佳有时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惊喜。有次登山,平时并不会做饭的他早起烙了鸡蛋饼当干粮,同伴们都分享了。在同伴饮水缺乏的时候,他也会主动拿出自己的水给大家喝。他守时,在户外每次他都能按时到达集合地点;他有公德,在登山后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乘公交车返程途中给年纪大的人让座。

这样的一个杨佳,很难让人相信与滥杀无辜、残忍手刃11人的杨佳画等号。

但是,这确实是同一个人。摘自《新民周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20 2008-08-01 00:00:00 五 杀人者杨佳双面的背后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