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华 (北京奥组委沙排技术团队成员, 本报特约前线观察员) 至今高敏还认为,“金牌就像金砖,越多负担越重。除了退役,我仍没找到对抗这种巨大压力的办法”。 随着奥运比赛的开始,不少媒体都在关注奥运明星的压力问题。都说压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前几天很凑巧,刚好把姚明的压力给“看”到了。 那天我抵达首都机场,赶巧中国男篮也正回北京。托运等候处围了不少人,原来是在围观一个人打电话,这人正是姚明。从等行李到走出候机楼,再到等车直到踏上体育总局的大巴,我看了一下表,整整21分钟。这21分钟,姚明一直打电话,坐着打,站着打,走着打……真不给赞助商省话费,要有床我估计他还会躺着打。 都知道姚明左耳几乎失聪,当时我就担心这样煲电话还不给把右耳也废了。后来我贴近一听才知担心多余,敢情他光摆姿势,一个字没说,只怕机都没开。也难怪,名头太响走哪儿都能引起交通堵塞,到处都在喊叫自己的名字,不招呼不礼貌,招呼更是不得了,移动电话就成了移动挡箭牌,总不能弄块“请勿打扰”的牌子挂头上吧。 应对球迷一招不妥就要砸牌子,应付媒体一言不慎便被抓辫子,面对比赛一念之差更要挨板子。当明星,累啊。更何况奥运当头。 比姚明更惹火的是刘翔,这几天他几乎“人间蒸发”。没办法啊,国外媒体都知道“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期待”,称“他是目前这个人口最多国家的最殷切希望和最大的忧虑”。这种罕见的全民期待,从观看刘翔的门票被炒到天价便可见一斑。刘翔所要跨越的,除了那10个栏和110米的跑道,更有13亿人的期待与热望。 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高敏在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压力大到甚至偷偷攒下一瓶安眠药想要寻求解脱。至今她还认为,“金牌就像金砖,越多负担越重。除了退役,我仍没找到对抗这种巨大压力的办法”。 同样是躲记者,“美国飞鱼”菲尔普斯就敢在首都机场玩“捉迷藏”,上车了还摇下窗拿出相机反拍记者,调侃一句:“这位先生,您挤掉的鞋子找着了吗?” 从高敏到姚明、刘翔,这是一场典型的“中国式压力”,引子在明星,套子在民众,根子在“金牌至上”。 金牌多本没什么不好,但这次真该换换思路了。我们不再只是参与国,而更是奥运举办国。好比咱家摆席宴宾,自个儿却一门心思只盯着桌上的大鱼大肉口水直流。金牌再多最终对于竞技只是一个数字,举个例子,国球再怎么包揽也是锦上添花,但要真轮到新加坡拿枚女乒奖牌,人家会念北京奥运一辈子的好。别把奥运盛宴搞得跟自助餐似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最后讲个真实的段子,“好运北京”体操测试赛上,一位中国运动员站在吊环下正准备跳上比赛,突然听到一声大喝——“×××,你爸爸也来了,好好比啊。”赛场一片哄笑,该选手方寸大乱。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