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场,赢了小她30岁的对手 1984年,栾菊杰26岁,她拿下了中国击剑第一枚、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枚奥运会金牌。2008年,栾菊杰50岁,她回到北京,回到祖国,参加北京奥运会。时隔24年了,尽管不是代表祖国,但是栾菊杰出场的那一刻仍然引得全场观众掌声雷动。 昨天,栾菊杰首次亮相,在1/32决赛中,她战胜了比自己小整整30岁的对手;在1/16决赛中,她7∶15不敌穆罕默德·艾达,尽管无缘16强,但她已经延续了24年前勇夺奥运金牌的辉煌,她带给国人的感动延绵不绝。这位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表示,她放弃职业运动员生涯已经有20年,如果不是因为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她不会想到重披战袍,“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因此我最终作出了重新回来的决定”。 “祖国好”,她的横幅感动全场 比赛结束后,全场观众都站起来为栾菊杰加油,栾菊杰则频频向观众致谢。随后,她又从背包里面拿出一条红色横幅,4个剑道的观众纷纷向蓝色剑道望去,只见横幅上写着醒目的“祖国好”三个字,看到这一幕,在场的观众沸腾了,这是在击剑馆里很少看到的沸腾,很多观众含着泪高呼:“栾菊杰,我爱你!”此时,栾菊杰的眼眶里也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能参加北京奥运会,今生无憾!”全场观众起立,为栾菊杰的奥林匹克精神而喝彩,栾菊杰就此离开,但她一样是带着荣耀离开。 “享受祖国奥运带来的快乐” “能在祖国举办的奥运会上亮相,这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参加奥运会是一个过程,成功、失败对我来说都不重要。”赛后的栾菊杰显得轻松、惬意。“我是来享受祖国举办的奥运会给我带来的快乐来了,我就是累也是好爽!” 当决定参加北京奥运会后,栾菊杰开始自掏腰包参加在各国举行的积分赛。“如果不是在北京,我是不会有这个冲动的。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参加奥运会我参加了,中国在自己的国土上承办奥运会我一定要争取参加。” 计划回国开设击剑学校 谈到今后的打算,栾菊杰第一次向媒体公开了自己的计划——在上海浦东开设一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击剑学校,“我希望把我的经验和技术传给年轻人,击剑运动是年轻人的运动,在中国应该会有很好的前景”。 连续3天,中国击剑运动员都没有在北京奥运会上发挥出好的水平,栾菊杰也很着急,她说:“中国击剑运动员的技术很好,但场上比赛的霸气和经验还是不足,希望他们在今后的比赛中能够打出气势。”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