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2版:城市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武林传奇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武林传奇
黄河武馆的学员们在练习拳法
老坟岗耍老杆的艺人

自古以来,中原习武风俗颇浓,许多村庄都有拳师,平时他们以种地为生,之余教授武功。武术主要以师徒相传的形式在郑州四乡民间流传,延续至20世纪20年代初,时值冯玉祥主豫,倡导国术。彼时,传统的擂台赛已开始被“国术国考”所替代。

在现代奥林匹克的观念传入中国之前,“体育”这两个字在国人思想里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是“武术”,那时中国人早就有着“以武会友,点到即止”的非战争和非暴力性的竞技观念,“国术国考”第一次糅合了西方体育竞赛与旧时武科试文试武的形式,开启了武术的新时代。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老坟岗的武艺人

老坟岗被誉为郑州的民俗圣地,中原人的尚武习俗在这里自然有着最充分的展现。江湖统称耍武艺的是“卖当”。老坟岗“卖当”的武艺人,堪与旧中国另外两江湖地——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比美。

“我对老坟岗仍健在的老人进行访谈时,他们如数家珍地说出了一串卖武艺人,其中对气功师郭兰河、‘神射’得善魁、耍老杆的郝忠印象最为深刻。”《老郑州·民俗圣地老坟岗》的作者赵富海先生介绍,老坟岗的老杆与北京天桥的中幡不同。天桥把大汉耍老杆叫中幡,即在沙木杆上挂幡旗;而老坟岗的老杆是一根两丈余的下粗上细的沙木,上面没有幡,顶端有铁圈。玩法也不尽相同,老坟岗的老杆既有人肩扛头顶,又有人爬杆作表演,更为惊险;中幡无人攀爬。玩老杆最为著名的是郝忠师傅。郝师傅从小练功,曾去武当、少林拜师学艺,所以他的拳脚也令人叫绝。

气功师郭兰河,耍武艺兼卖药。他的绝活是用6根10号铅丝缠在腰上,一运气,一声吼,6根铅丝全部崩断。

得善魁的弹弓最神奇。他可以一手抛出花生米大的泥弹儿,然后抬手一弓,准确地将其射落。他的绝活是“回头望月”,向后抬起左腿,在腿后搁一玻璃杯,杯上放一块铜板,铜板上再放一个小土块,然后弯腰搭弓,倒身将土块打碎,而玻璃杯与铜板纹丝不动。

少林功夫与老坟岗

说到老坟岗“卖当”的,很自然说到少林功夫。少林武术进入老坟岗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少林寺的拳脚近百年来与老坟岗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

在老坟岗耍武艺的有两大特点。

其一是门类较多。如少林拳,要数20世纪30年代来此的少林武僧延王、武当山的顺辛拳法最精。另有龙祥呈、王二歪等“霸王鞭”高手。耍流星锤的叫马风山,与抖空竹的麻二是从北京天桥来的。

“耍碗”、“转盆”的外号叫“卧鱼儿”,他软硬功结合,能将七八个大小不等的瓷碗反正叠在一起,高约三尺,顶在头上,人取名“卧鱼儿”。

耍坛子的赵兴邦,能在头顶和肘腰间盘串,大的重百余斤,小的十多斤,不论是手扔、脚踢、头接、颈承,均得心应手,老坟岗人称他“坛子王”。

耍飞叉的叫耿占河,1960年大型杂技电影纪录片《飞燕迎春》中3位耍飞叉的,其中一位就是耿占河。他是行伍出身,武功超人。

其二是多为名门正宗。老坟岗耍武艺的有的出身武林,有的是世家传授,有的是自小练功。武术名士海兰芬在这里创建了一座武馆。海兰芬是清末武举人海朝宗之子,被清朝赏戴五品蓝翎,因无意功名,返郑行商,在老坟岗迎河街开设“豫盛公骡马行”,在丰厚的家业基础上,以此作为习武的经济支柱,办起河南省国术骑射研究会,他为会长。武馆设在老坟岗“巴巴墓”旁,开有拳术、器械、摔跤、气功、骑射、步弓等课,招学生近百人。1935年召开第六届运动会,55岁的海兰芬代表河南省赴上海参赛,选项为步弓射远,300多斤的重弓他开如满月,弓箭落处,场上欢声雷动,最终以126.75米的成绩获得男子第一名,创全国纪录。

本文未完,请继续阅读C03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