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张艺谋的8月8日
郎朗将变身记者专访刘翔
林妙可3分钟片酬60万
天后要“还债”了
yyh0808199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张艺谋的8月8日
今天做原样儿就可以了点火炬放弃“电脑指挥”李宁最后的停顿是故意的

8月8日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骄傲和难忘的,而对整个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来说,又有着怎样的滋味?他的一天究竟是怎样度过的?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请看他的口述回忆——

看到阴天,我忧郁了

我是8月8日凌晨1点左右离开的“鸟巢”,回到家时两三点了。这个时间对我来说算是比较早的了。洗了个澡,然后在脑子里面拉单子,等整理完了,天也亮了。我睡不踏实,上午10点多钟,我起来看一下外面,阴天,果然是阴天,我就忧郁了。但我又发现地上有太阳的影子,就想:也许待会儿能好?中午到了开、闭幕式中心那儿,我们工作人员在那儿集合一起去 “鸟巢”。那时候,大家的心态应该是比较放松的了,因为我们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只是提醒自己和大家,要确保万无一失。

今天做原样儿就可以了

进“鸟巢”时的感觉有点特别,今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说的是:不要再有任何的临时性动议,不要再有任何额外的野心,原样儿,做原样儿,就可以了。

这样要求是确保万无一失。我现在就跟所有人说,不允许任何改动。你知道这种复杂的多媒体,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动1秒钟,整个编程都要修改,它全是电脑的。传统的团体操,合个光,穿个衣服就行了,临到头还可以改个队形呢。但在多媒体时代,这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那时候,我也没有特别的精力去关注现场的反馈,我不在现场直接担任指挥——现场指挥是陈维亚,由他来直接发布命令,我只是在他边上小声提醒。我的方式是尽量不干扰指挥,不去喋喋不休。

点火炬放弃“电脑指挥”

我们当时给大家的要求是,所有指挥员必须在我的视线之内。这时候我们已经不用对讲机这种方式了,你说一句,再等对方回答,关键时刻可能这么几秒就晚了。而且为了保险,我们点火炬的全套动作,很多都放弃了电脑指挥,变成了传统的人的指挥,发口令指挥。因为电脑一卡就全卡了。别忘了,人最可靠!

一切按照流程往下演,演到文艺表演的后半段,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全跑到指挥台上来了,个个大汗淋漓,每个人都激动地喊:“成功了!成功了!”但是火炬还没点呢!我记得那时候,我跟一个助手说,再过10分钟,必须把我们周围的人,包括工作人员全部清走。我做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保持清醒,在关键时候提醒提醒。

李宁最后的停顿是故意的

一个关键细节就是我们的“夸父”——李宁,围着全世界的影像跑了一圈。这时候我发布的最后一个口令,就是要定格。我希望全世界的影像都定格,好像大家都突然不呼吸了,就看这个点火。这时候这个定格就很可爱,比电影的定格可爱多了。

就在这定格的几秒钟还有一个小插曲。点火部分是陈维亚负责的,李宁也直接听他的口令。我们给李宁的是最好的耳麦,而且为了确保李宁在空中悬吊的时候耳麦不掉下来,我们把耳麦深深嵌进去,而且拿胶布粘上。事前我跟李宁说:你一定要全神贯注,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不受干扰,确保这种英姿飒爽的样子。没得到指令前,你一定不要点火。

结果那天这个传递,倒是让我们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差点呼吸都停止了。他们不知道这是一个处理,看到李宁停下来,以为出意外了。为了防止万一情况发生,之前我们也都安排好:如果运动员点不着火炬,就自动打火。我都不知道那个时候是谁在那儿叫:“老蔡(蔡国强),赶紧打火!赶紧打火!!”全都慌了。喊的人当中还有领导,他着急啊,以为出事了,就跟下命令似的,“还不点?还不点?!”

好在陈维亚和老蔡都坚持住了,按照我们的约定,一直没有发点火命令。李宁非常准确地开始停顿、一点着,哇,所有人都开始喊。你看那个停顿多值得玩味!等他点完火的那一刻,我的心算是彻底放下了,这时候,我也开始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拥抱……

据《三联生活周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110 2008-08-14 00:00:00 四 张艺谋的8月8日KeywordPh今天做原样儿就可以了点火炬放弃“电脑指挥”李宁最后的停顿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