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万名网友“人肉搜索”郭文珺父亲
借助我们的优势实现科学发展
新闻晨报
奥运改变命运,冠军的背后站着许三多
东方早报
当火炬手的经历能写进求职简历吗?
广告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万名网友“人肉搜索”郭文珺父亲
郭文珺展示金牌。 新华社发

话题:奥运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郭文珺,赛后透露了金牌背后的另一个梦想:寻找父亲。10年前小文珺随教练到外地比赛,与她相依为命的父亲找到教练之妻,表示要出远门,请教练像对亲生女儿一样把文珺培养成才。从此,她的父亲消失了。网友在网上展开“人肉搜索”,希望助文珺找到父亲,参加行动的网友已过万。

不能以无所不搜的失德行为伤害无辜

□张培元(郑州 公务员)

这条充满温暖和真情的新闻,让人读后久久难以释怀,同时又感到喜忧参半。

喜的是,无数网虫的热情相助。“谁人无父母,各自想当年”,每个人都能从孝女寻亲故事中触摸感恩情结。所有人的爱与关注加在一起,同时也使郭文珺感受到了现实社会与虚拟网络的无限真情。

忧的是,“人肉搜索”会不会伤害文珺及其父亲那早已受伤的脆弱心灵。郭文珺的父亲为何突然“人间蒸发”,有没有什么难言的苦衷,旁观者是难以说清的。动辄将搜索对象隐私信息大暴露的“人肉搜索”,以及不加判断梳理一股脑儿端出来的真真假假海量信息,会不会变成对这对离散父女身心的二次伤害?

要想真正把好事办好,我们还是希望,每个搜索者都要坚守法纪伦理及人文底线,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人的隐私,将所有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通过电子邮箱或者其他保密形式,传递给郭文珺本人或其授权代理方,而不是动辄在论坛、QQ群等虚拟公共场所公开披露其父的有关隐私信息,更不能凭空捏造胡乱炒作“疑似父亲”。

假如网络空间也有鹊桥,每个热心网客、网虫都应是为寻亲者铺路搭桥的灵鹊,可以用无所不搜的网络技术造福社会,决不能以无所不搜的失德行为伤害无辜。帮助郭文珺寻父,应该成为“人肉搜索”为自己正名的契机,我们都投以美好期待。

有一种“人肉搜索”是爱心接力

□王旭东(巢湖 媒体人士)

“人肉搜索”最让人担心的是变味,以及对“个人隐私”的伤害。

然而,在这一次为奥运冠军郭文珺发起“人肉搜索”中,一些网民已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尽量保护郭文珺及其家人隐私,并进行了一些“技术处理”。比如,有网友为保护隐私,会减少在网络上公开发布个人隐私信息,转而选择相对私密的如邮箱、QQ群进行交流。这种做法,极力避免“好心办错事”的无意伤害,爱心中平添了“细心”,彰显着网民的日趋成熟和理性。

网络提供了一个爱心接力的平台,与此同时,又隐含着可能的伤害,哪怕这种“伤害”是无意识的,甚至是因为爱而带来的。唯有兴利除弊,才能更好地保护爱心,增添爱的力量。

如果说,“人肉搜索”是现代信息科技产物的话,那么人类驾驭与运用更要讲究科学。让“人肉搜索”真正成为爱心接力、“爱心搜索”、“爱的搜索”,或者说,“正义搜索”,首先要有效地预防“人肉搜索”隐含的“网络暴力”倾向,这一点,除了靠网民的“自觉”,更依赖于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完善。

不要过度挖掘奥运冠军的隐私

□苑广阔(桂林 公务员)

这样的事情并非发生在新科冠军郭文珺一个人身上,几乎所有的奥运冠军都不能幸免。比如,陈燮霞夺得首金后,她儿时在家拉板车运甘蔗的旧事马上被网友翻出来津津乐道;仲满夺得男子佩剑冠军后,他和妻子的结婚照马上被刊登在媒体和网络上。

所有的这些,可以说是人们对奥运冠军的爱戴和关注,但更多的只是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李亚鹏因为女儿被记者拍照而挥拳打人,就是因为不想自己的女儿被过度地曝光和关注。我们的无心,也许已经对他人造成了伤害,给他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对郭文珺的父亲,这种伤害恐怕已经造成。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144 2008-08-14 00:00:00 四 万名网友“人肉搜索”郭文珺父亲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