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晓霞:现任北京华联河南商厦总经理。2001年加入北京华联河南商厦,历任商厦一楼经理、营业部经理、副总经理等,亲历了中原“第二次商战”的洗礼。 北京 华联 突围战 当2002年的一声“狼来了”,让二七商圈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沉寂已久的二七商圈再次搅动。而这些“狼”,无疑包括北京华联、丹尼斯、金博大这些“大鳄”,当时被人们称为三足鼎立。他们的到来带来了什么?在传统二七商圈的历史进程中改变着什么?理念、营销模式、品牌竞争成为二次商战的焦点。 晚报记者 谢宽 实习生 童聪/文 晚报记者 赵楠/图 碰撞中的二次商战 “在我们进驻二七商圈之前,二七商圈仍然处在最平寂的时期,国有企业退出了商战舞台。”北京华联河南商厦总经理张晓霞说,“北京华联河南商厦开业之前,虽然说丹尼斯和金博大在做主角,但是并没有把这个商圈炒热,在我们加入以后,促使了第二次商战的燃起。” 在张晓霞看来,包括丹尼斯、大商以及北京华联,三个主力的作战,一下子让商圈成为一个沸腾点。丹尼斯有“洋味儿”,金博大有本土企业的“豫味儿”,北京华联又充满了“京味儿”。三者在管理模式、营销方式、理念等方面产生了碰撞。在商业竞争中谁主沉浮,这让企业充满了好奇、希望和彷徨。 但是外来“大鳄”总是外来的,来此之地总要有个服水土的过程。北京华联在2002年~2004年,也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张晓霞说:“2002年8月2日开业,我们创造了当日客流量10万人和当日销售额1600万元的佳绩,至今在商业中仍然保持着这个纪录,但是好景不长,‘水土不服’的反应开始出现,竞争对手的打压,异地的经营模式与本土现状需要磨合等,我们把这段时间叫做自醒年。” 突围中的“硬伤” “二次商战与一次商战相比,可以说从营销模式,从业态的细分、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重要因素发生转变。”张晓霞说,“返券、会员制度等营销模式的出现;针对自己的定位把业态升级;在管理方式上,对顾客的服务,对供应商的服务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但是,返券这一“法宝”到头来却成为了鸡肋。张晓霞解释说:“返券是我们北京华联最早用的一种促销方式,而且很成功,但是到最后我们几乎365天,天天都在做,稍有不做,就会导致销售额直线下降,这样一来,看似销售保证的情况下,但是利润降得很低,对供应商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长久下去,没人愿意再继续做。” “包括后来的会员中心、会员制度、品牌都是第一需要。如此一来,品牌的硬伤是我们一直解决的重点。”张晓霞说,“顾客观念的转变,对品牌的需求在逐渐提升,那么品牌的含量就必须加大,只有品牌结构做到优化,满足市场的需要,才能更加吸引顾客。北京华联沿着‘青春、时尚、活力’的定位,商厦将从不同品类、不同价位上加大对消费者的品牌放量,满足大家对品牌的需求。” 突出重围 “2005年~2006年,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突围年。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是从竞争对手的打压方面突围;第二,从营销模式方面进行突围。”张晓霞介绍说,“当时形式不容乐观,突围的难点在于解决好生存问题,回笼人气,把销售提上来,摆脱营销模式的束缚。” 在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张晓霞谈到,内部环境是企业可以调整和改善的,首先,从思想管理方面真正肃清领导的主体,究竟谁主沉浮;其次,固定营销方式,增大营销方式的附加值,淡化促销活动,比如返券减少到每周2~3次。 当问起这六年间北京华联赢在哪里时,张晓霞说:“务实是北京华联能够在这个市场上稳定并求得发展的基础,针对我们所处的商圈,针对我们的定位,找到差距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我们的特点,寻求独特的营销方式。第二,针对给我们带来发展的业主以及客户层,以及我们管理方式的独特性,在这个市场上树立稳定发展的旗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按照企业独特的营销特点来做市场,2007年是我们的发展年,2008年是我们的提升年,2009年将是我们的突破年。”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