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真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揭秘山洞中的
飞机制造厂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南昌迁至重庆,制造了我国首架军用运输机
揭秘山洞中的
飞机制造厂

揭秘山洞中的

飞机制造厂

2008年6月28日,中国首架新舟600飞机在西安飞机公司总装车间下线。此前,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将造大飞机的消息,标志着国人古已有之的驾驶自造飞行器的飞翔梦想更趋圆满。

在今重庆万盛区丛林镇海孔村(抗战时南川县境内),村里有个海孔洞,70年前它被命名为“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又叫“海孔飞机厂”。该厂先后生产了100多架飞机,包括仿苏式E—16飞机20余架,仿德式H17型中级滑翔机30架,狄克生式初级滑翔机50架,以及自行设计、制造的我国第一架军用运输机“中运一”、“中运二”和“中运三”等。这上百架飞机曾装备抗战空军作训练之用,或成功试飞,均在中国航空史上留下飞翔的轨迹。

重庆自制首架运输机

1945年5月,初夏。重庆白市驿机场聚满人群。据万盛区丛林镇文化站站长冯在光考证,当时白市驿驻扎着中美混合飞行大队。在众多庞大的美制B—25型轰炸机中,一架木制飞机显得格外寒碜,“但它却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军用运输机!”

这架飞机代号为“中运一”。围观的美军飞行员露出怀疑神情,甚至讥笑:“它能上天吗?”那些已经习惯驾驶美国飞机的中国飞行员也很担心:“如果飞不起来,毕竟没脸面啊!”更担心的是设计师林同骥、顾光复等人,虽然“中运一”几个月前已试飞成功,但毕竟还没经过长距离飞行检验,“它能一口气飞到成都吗?”

在人们的迷惑中,“中运一”轰鸣着冲天而起,53分钟后顺利降落在成都太平寺机场。在场的美军飞行员竖起了大拇指,设计者和中国飞行员紧紧握手,互致庆贺:“我们的飞机是争气的!”

只可惜,由于当时抗战结束,国民党空军引进了大批美军剩余的C—47、C—51运输机,“中运号的命运只落得堆在仓库里!”当第二飞机厂迁回南昌后,工程师刘玉麟、苏栋等人于1949年与解放军秘密联络,将保存完好的“中运号”交给了新中国。

飞机厂从南昌迁来

7月初,记者走进海孔洞。这是一个由石灰岩层、钟乳石形成的天然溶洞,高18米至35米,宽18米,纵深210米,洞壳厚40米至70米,洞口右上方有“豁然开朗”几个大字。

“70年前,我们这里叫海孔坝。”76岁的村民刘汉文,当年在离洞口不远的私塾上学,天热了就溜到洞里乘凉,“记得是1938年,洞里的人突然多起来,而且大都是外地人,又见父母、哥哥被动员去修公路……”

原来,远在江西南昌的飞机工厂要迁过来了。从南昌动迁前,工厂全称叫“航空委员会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是国民政府与意大利合办的,1933年开工,1935年建成。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把工厂搬到重庆,隐藏在万盛海孔这个巨大的山洞中。村民冯在光说,当时以海孔洞为中心,方圆15公里范围都划给了飞机厂,“工厂第一期征地3341亩。为保证安全,还派了一个营在此驻扎,洞口的坝子上架有机关枪,山顶设有岗哨,除飞机厂员工外,任何人不准靠近洞口。”

1938年初夏,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正式挂牌,又名“海孔飞机厂”。

飞机采用木材料

据《丛林镇志》载,第二飞机厂投产前,从杭州飞机制造厂派过来73名技术骨干,又在当地招收了一些民工,“当时南川县政府为支持工厂,组织民工从川湘公路旁,专门修了一条长7.6公里的简易公路,直抵海孔洞。”

恢复制造飞机是1939年初。当时意大利专家已撤回国,一切都靠中国人自己干。大家都没经验,就先造简单的,如仿苏式E-16单座驱逐机。1940年飞机造好后要作出厂试验,可海孔洞没有飞机场,怎么办?76岁的村民刘安定说:“工人们很聪明,他们用粗钢丝绳将飞机拴紧,然后再发动机器试飞,声音大得吓死人!”检验成功后,再把机身、机翼等部件卸下,用汽车运到白市驿组装。据《丛林镇志》载,E-16飞机1940年试飞成功后交空军,先后制造了20多架。

重庆机场指挥中心的航模爱好者伍北海介绍,为减轻飞机自重,E-16采用了大量木材料,强度不够,平飞还可以,“如果打起仗来,需要俯冲、高速爬升等,承受的力量过大,机身就可能在空中解体。所以这种飞机一般只作训练飞行员用。”

海孔洞后改为主要生产大炮

第二飞机厂在海孔待了10年,于1947年底迁回南昌。

迁回南昌后,第二飞机厂并不景气。1948年12月,厂长马德树召集全厂员工宣布:本厂奉空军周至柔总司令命令撤迁台湾。随即,马等迁台,留下的厂房、设备和试飞场等,成为今南昌飞机公司的前身。

1965年国家三线建设期间,海孔洞再受青睐,晋林机械厂从山西迁来这里落户,主要生产大炮。2003年晋林厂整体迁四川彭州,留下大量建筑。海孔洞里的车间也遭厄运,村民为拆除混凝土中的钢筋,将建筑的第3楼全部炸毁,建筑垃圾七零八落,而一楼和二楼依然完好,至今隐约可见当年的生产标语:“多快好省、力争上游。”

摘自《重庆晚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234 2008-08-15 00:00:00 五 揭秘山洞中的<BR/>飞机制造厂KeywordPh从南昌迁至重庆,制造了我国首架军用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