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中国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丽挽狂澜 我型我秀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女柔78公斤级 杨秀丽加时艰难夺冠
丽挽狂澜 我型我秀
“丽”挽狂澜 夺金时刻
“丽”挽狂澜 动情时分
“丽”挽狂澜 幕后故事

来自辽宁的杨秀丽昨晚经过10分钟的苦战,艰难战胜古巴选手亚伦妮斯·卡斯蒂略,夺得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冠军。这是继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中国女柔选手时隔8年之后再夺这个项目的金牌。这是继10日冼东妹夺得女子52公斤级金牌后,中国柔道选手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二枚金牌。自1992年巴塞罗那女子柔道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后,虽然中国女柔选手历届都有金牌入账,但只是在悉尼奥运会时获得过两枚金牌。

“金分”赛未分胜负

裁判举旗定冠军

前4轮比赛均轻松以“一本”获胜的杨秀丽,终于在决赛中碰到了强劲的对手。身穿蓝色柔道服的杨秀丽与亚伦妮斯·卡斯蒂略打满5分钟,各自只得一个“效果”小分,随即进入“金分决胜”,两人费尽全力,均无法制服对手,5分钟时间,两人均未得分。

根据柔道竞赛规则,如果在5分钟的“金分”赛结束后,仍没有得分或判罚出现,则该场比赛结果将由主裁判和两名副裁判共同决定,判定时,裁判员先喊“判决”,然后举起相应颜色的旗帜来宣布获胜一方。此时,3名裁判仅评判选手在“金分”赛中的表现(比赛结果与之前比赛无关)。

本场比赛的主裁判是斯洛文尼亚的弗兰茨·奥奇科,两位副裁判分别为日本的天野安喜子和法国的卡蒂·穆埃特。在全场屏息之中,两名裁判举起了蓝旗,杨秀丽获胜!

她跳下台与教练刘永福紧紧拥抱,而亚伦妮斯·卡斯蒂略则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时隔8年 重夺桂冠

杨秀丽的右眼下部在激烈的比赛中受伤,右眼肿成了一条缝。走下赛场,杨秀丽大汗淋漓。这位淳朴的东北姑娘激动地说:“我最想感谢的人是我的教练刘永福。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每天从早到晚带我训练。”“古巴选手身体素质非常好,两名选手压力都非常大,杨秀丽坚持下来了,拿到了金牌!这是继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中国女柔选手时隔8年之后再夺这个项目的金牌。”著名的“金牌教练”刘永福赛后说。

一瓶洗面奶激励出来的冠军

从铅球到柔道

杨秀丽出生在阜新农村,小学六年级时,她第一次参加阜新县的运动会,就获得了铅球比赛的第一名。就是在那次运动会上,杨秀丽进入了阜新市体校柔道教练的视线。

从“出走”到“跳槽”

回到家,她平静地让妈妈帮她收拾了行李,到市体校报到,那是1997年的秋天,她14岁。

也许杨秀丽天生是为柔道而生的,杨秀丽刻苦训练的劲头打动了刘永福,很快将她调进了省队。从为了柔道从课堂“出走”,到进入辽宁女子柔道队,杨秀丽只用了半年时间。

从陪练到冠军

那几年里,她的成绩一直不温不火。雅典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日子里,她的身份是辽宁女子柔道队员秦东亚的陪练。日复一日,她陪着秦东亚在榻榻米上挥汗如雨地摔打,队友即将去雅典,而自己与奥运却似乎有着不可触及的距离……

结果,辽宁女柔队员并没有从雅典带回金牌。巨大的遗憾和失落之后,“柔道教父”刘永福下定决心,要在北京奥运会上把金牌夺回来。而杨秀丽正是在最合适的时候脱颖而出。

从洗面奶到奥运金牌

12年前,杨秀丽第一次参加县运动会拿到铅球冠军时,得到的奖品是一瓶洗面奶。那时,洗面奶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讲,还算得上是“奢侈品”。她小心翼翼地把那瓶洗面奶拿回家,送给了妈妈,妈妈也宝贝了好一阵子才舍得用。杨秀丽发现,原来得冠军的滋味这么好,能让妈妈这么开心。后来这些年,她在各种比赛中获过的奖品也不少,但她始终记得当年的那瓶洗面奶带给她的触动。晚报首席记者 郭韬略 北京报道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386 2008-08-15 00:00:00 五 丽挽狂澜 我型我秀KeywordPh女柔78公斤级 杨秀丽加时艰难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