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奥运会让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运动员、教练员、记者和游客汇聚在一起,北京奥运会也是这样。在北京奥运会,很多时候与外国朋友交流其实并不用英语等语言,简单的交流只需要你用中文就“OK”了。中文热也在北京奥运会赛场内外演绎着,在这里有些蹩脚的中文是随处可以听见的。 “您好”、“请”、“谢谢”、“北京欢迎你”等中文词汇,成了北京奥运会常见的用语。很多外国朋友一见到中国的志愿者,就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虽然只能是简单的对话,但是他们却感觉这样很有中国味道了。“‘你好’怎么说?”“‘谢谢’怎么说?”“‘再见’怎么说?”很多志愿者成了兼职的中文教师。组委会也早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在很多奥运场馆和奥运村等地方都可以随手拿到简单的中文小手册,里面有很多简单的中文对话,这些小册子也成了外国朋友的“中文词典”。 世界各地来宾对中文的兴趣表现了他们想了解中国的渴望。他们要登长城、逛故宫、游胡同,要看看三里屯、秀水街……有的外国朋友还打算奥运会结束后去西安看兵马俑,去西藏看布达拉宫。他们更想与中国人交朋友。于是,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加拿大人大山成了他们的“偶像”。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渴望,反映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老外热心学中文,而北京人热心学外语。语言,是交流与沟通的手段。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互动的。沟通,是增进了解、理解与合作的开始。中外交流,现在语言还是障碍,但彼此表达了交流的愿望,作出了交流的努力,就都会收获快乐。而通过快乐的互相交流,彼此的快乐就会倍增。那么,友谊与和平的旋律也就必然会更加昂扬。 学中文热是老外在奥运会生活的缩影,也是中国在发展的一个重要标识。当然,不仅是学中文热,中国传统文化也备受外国朋友的喜欢,很多有着中国韵味的物品也受到外国朋友喜爱,可以说奥运会向世界全面展示了中国。 晚报记者 董洪刚/文 白韬/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